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州

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荆州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复为昌州。五年 (622) 废。

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蒲县 (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今山西蒲县、吉县地。贞观元年(627) 废。

③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中部,神龙初迁治安次县古常道城 (今河北廊坊市西)。后废。

④唐乾元元年 (758) 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治所在静南县 (今四川大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大足、荣昌、永川等市县地。寻废。大历十年 (775) 复置,治所在昌元县 (今荣昌县西北)。光启元年 (885) 徙治大足县 (今大足县)。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废。

⑤金置,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天辅七年 (1123) 降为建昌县。明昌七年(1196) 复置,属抚州。改建昌县为宝山县。元属兴和路,延祐六年 (1319) 改名宝昌州。

⑥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为定昌路治。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二十三年 (1286) 为德昌路治。辖境相当今四川德昌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德昌府。永乐二年 (1404) 改为昌州长官司。


(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蒲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蒲县地。贞观元年(627年)省入隰州。(2)唐乾元二年(759年)析泸、普、渝、合、资、荣六州置,治静南县(今重庆大足县东南)。后移治昌元县(今荣昌县西北)。大历六年(771年)废,十年复置。光启元年(885年)移治大足县(今属重庆)。辖境相当今重庆永川市和大足、荣昌县地。属剑南东川。北宋属梓州路。南宋属潼川府路。元废。(3)金明昌七年(1196年)于狗泺置,治宝山县(今河北沽源县西九连城)。属西京路。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沽源县西部、康保县南部、张北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南部地。元延祐六年(1319年)改为宝昌州。(4)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屈部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南。为德昌路治。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置昌州长官司。


猜你喜欢

  • 康王台 (臺)

    在今山东东明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6东明县: 康王台 “宋高宗为康王时,募兵入援,筑台于此”。

  • 蒲甘

    即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公元11世纪中至13世纪末叶,曾为蒲甘王朝都城。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有专条记述。

  • 岑河口市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南(江陵区北)岑河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江陵县东南有岑河口市。

  • 牛角山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明一统志》卷85太平府:牛角山“在龙英州治(今龙茗镇)东。山有岩,形如牛角”。

  • 隔马山

    即今山东长清县南六十里马山。《元和志》卷10长清县: 隔马山 “在县 (按指今县东南三十里长清县旧治) 东南三十五里。《左传》 曰: 晋侯伐齐,齐师遁夙沙卫,杀马于隘以塞道,后因为隔马山”。

  • 鱼齿山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楚师伐郑,“涉于鱼齿之下”。《水经·汝水注》: “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下。”即“鱼陵”。

  • 沈府君阙

    在今四川渠县北汉碑乡南汉亭村。《舆地纪胜》卷162渠州:双石阙“在大竹县北一里。其一镌云‘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其一镌云:‘汉新丰令交趾都尉府君’。其阙上各镌出屋宇禽兽飞走之像。又有单石阙二,

  • 吕宋

    古国名。即今菲律宾之吕宋岛,主要指马尼拉及其附近一带。《明史·外国列传》 有专条记述。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为西班牙所侵占,故清谢清高《海录》作小吕宋,而以西班牙为大吕宋。

  • 新南县

    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属开巴郡。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及达县境。隋废。

  • 孟弄州

    元至正七年 (1347) 置,属耿冻路。治所在今云南勐腊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倚邦。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入车里军民府。元至元七年(1270年)置,治今云南省勐腊县北勐落。属车里府。明洪武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