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汉书·沟洫志》 载贾让治河策: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阨如此,不得安息。”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汉书·沟洫志》 载贾让治河策: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阨如此,不得安息。”
明建,在今北京市故宫保和殿后。清 《日下旧闻考》 卷13: 乾清门“广宇五楹,中门三陛三出,各九级,前列金狮二。皇帝御门听政,……内阁面承谕旨於此”。
①唐、五代方镇。唐乾符五年(878)置,治所在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中和二年(882)移治代州(今山西代县),改名雁门节度使。五代唐于云州复置大同节度使。后地入契丹。②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八十里。明于此
三国魏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县西。《水经·泄水注》: “博安县,《地理志》 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杨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山,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 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置,治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额尔古纳河东岸毕拉尔河村。
清道光二年(1822)以九姓长官司辖地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中城镇)西北。光绪壬午任五采、车登衢等修纂《泸州九姓乡志》,即为此乡之志书。
亦称宁省铁路。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筑成从下关经鼓楼至万寿宫段,长11.9公里。1928年改称京市铁路。1935年延展至中华门,全长14.4公里。1958年被
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顾浦 “自嘉定县引吴淞江水北入吉泾,又东北而折戚虞泾,东曰南盐铁塘,西曰张泾、横沥,并北注于娄江”。
1932年改宁城设治局置,治所在小城子(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1940年伪满裁撤,并入喀喇沁中旗和喀喇沁右旗。1946年复置,1948年与喀喇沁中旗合并,设立喀喇沁中旗宁城县联合政府。1949
唐置,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南二里土城。《元史·地理志》: “唐时蒙舍诏阁罗凤合六诏为一,侵俄碌,取和子城,今镇南州是也。”
在今河南武陟县西。《魏书·地形志》:汲郡山阳县“有沁阳城”。《水经·沁水注》:“(怀)县北有沁阳城,沁水径其南而东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