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枣强县

枣强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元和志》 卷17枣强县: “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 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安平郡。西晋属安平国。北魏神瑞二年 (415) 废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 (498) 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乡。隋开皇二年(582) 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前旧县村,属冀州。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北宋熙宁元年 (1068) 废入信都县,十年复置,仍属冀州。金天会十年 (1132)移治今枣强县。清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 (1724)仍属冀州。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面积892平方千米。人口37.5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枣强镇。战国时赵于此筑煮枣城。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置枣强县,治今东、西故县村,属清河郡。以枣木强盛得名。《元和郡县志》冀州枣强县:“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北魏神瑞二年(415年)省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索卢县省入,并徙治广川故城(今广川村)。隋开皇二年(582年)徙治今前、后旧县村,属冀州,后改属信都郡。唐属冀州。金天会十年(1132年)徙治今址,属冀州。元、明、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衡水专区,1958年并入衡水县,1962年复设枣强县,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为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有清凉江、索泸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皮毛加工、纺织、化工等工业。大营皮毛加工为传统手工业,远近闻名。京九铁路和衡大、邢德、枣南、枣冀等公路纵横境内。古迹有西汉名儒董仲舒石像。


猜你喜欢

  • 漠谷水

    即今陕西永寿县西漠西河。《水经注》 作荚水。源出永寿县西北分水岭,南流经乾县西,又西南流至武功县入武水 (今漆水河)。《寰宇记》 卷31永寿县: “莫谷水源出高泉山,名安阳泉,南流历莫谷,改名莫谷水。

  • 白石镇

    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白石镇在“县北七十里。有巡司,成化八年置。有城。嘉靖中,移置于县南百五十里黄崎镇”。②北宋置,属石康县。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六十里白石山下。③一名

  • 南障城

    即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镇。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东南有南障城

  • 堰水

    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0结安州: 堰水 “在州 (治今结安) 西南。或曰即涧水也。自都结州流入境,土人堰水以溉田,因名堰水。南流入茗盈州”。

  • 小北沟

    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东岸小北沟村。民国《黑龙江志稿》卷16金矿:“漠河县阿穆尔河流域、胡玛尔河上游、马扎尔河及小沟扎尔图葛河平地(小北沟漠河老沟等),共五处。”

  • 建昌道

    1914年由上川南道改置,属四川省。治雅安县 (今四川雅安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渡河、锦屏山、雅砻江一线以东,眉山、青神、乐山、犍为、峨边、美姑、金阳、布拖、会东以西,天全、宝兴、芦山、邛崃、大邑、彭

  • 肤 (膚) 施县

    ①战国秦昭王三年 (前304) 置,为上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置,为延安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唐为延

  • 三垢镇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三堠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三垢镇“在吉州西南二十里”。

  • 委粟山

    ①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二里。《水经·巨洋水注》: “巨泽又东北径委粟山东,孤阜秀立,形若委粟。” 《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引 《县志》 称:委粟山 “亦名稷山,上有后稷祠”。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三国

  • 柏寝台 (臺)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二十八里。《韩非子》: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台而望其国。” 《方舆纪要》 卷35乐安县: “少海,或曰即渤海,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