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园县

桃园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淮滨县置,属淮安路。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


(1)古县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分宿迁县置,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城厢)。属淮安路。明洪武初又改名桃源县。(2)今县名。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沿海,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220.9平方千米。人口约183.4万。辖2市、2镇、9乡。县治桃园市。原名桃仔园。因清乾隆初年闽粤沿海移民入垦,后遍植桃树,遂以为名。昔为高山族南崁四社(眩眩社、霄里社、龟仑社、坑子社)聚居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氏治台初属天兴县(后为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属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淡水堡,后属桃涧堡。光绪元年(1875年)分属淡水、新竹两县。日占初属台北县。光绪二十七年废县设桃仔园厅,两年后省作桃园厅。1920年改属新竹州。1945年光复后改属新竹县。1950年析置桃园县。地处雪山山地向沿海平原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台湾省重要产米区,以稻、茶叶、甘蔗为主,还有花生、柑橘等。沿海养殖业较发达,居台湾北部之冠。有纺织、机械、石油、化工、制药、橡胶等工业。有中原大学等大专院校。纵贯铁路、高速公路和1号、7号、15号等省道经此。县西面有全省最大的桃园机场(又名中正国际机场)。名胜古迹有石门水库、角板山、慈湖、龙头山公园、龙潭水上公园和文昌庙、景福宫、甘泉寺、寿山岩、斋明寺、圆光寺等。


猜你喜欢

  • 矿坑阜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五里。《寰宇记》 卷21莱芜监: “矿坑阜在监北五里。” 即此。

  • 蒐登站

    又作搜登、苏通站。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搜登站镇。《清一统志 · 吉林二》“尼什哈站” 条下: 乌拉站 “又西南七十里至蒐登站”。

  • 塔子城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 武兴县西有塔子城。民国 《黑龙江志稿》 泰来县图: 县西北有塔子城屯。

  • 邛来山

    亦作邛崃山。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公岭。《汉书·地理志》 严道县:“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元和志》卷32荣经县:邛来山“在县西五十里。本名邛笮山,故笮人之界也。山岩峭峻, 出竹高节

  • 阿里麻里

    即阿里马城。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元刘郁《西使记》:宪宗九年(1259),“出(铁木儿忏察)关,至阿里麻里城,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唯瓜、葡萄、石榴最佳。回纥与汉民杂交,其俗渐染,颇似中国”

  • 寺门村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三十里寺门村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交河县图:县西北有寺门村。

  • 东阴槃县

    北魏熙平二年(517)分鹑觚县地置,属赵平郡。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名宜禄县。

  • 晋源县

    1947年改太原县置,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太原市 (今山西太原市)。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旧县名。1947年因太原县析城区设市,为避免混淆,遂改太原县为晋源县,治晋

  •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

  • 槐树关

    明置,即今陕西洋县东槐树关。《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槐树关 “在洋县东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