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桥头

桥头

在今甘肃文县东南白龙江畔。《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景元四年 (263),“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


(1)集镇名。(1)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北部、京沪铁路旁。属下蜀镇。人口1600。古时北临长江,因镇东有一石桥,故名。1929年置桥头镇。1956年并入下蜀镇。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京阳水泥厂位此。有集市、信用社、工商所等。沪宁铁路经此并设站。宁镇公路与新大公路在此交会。北有大道河入长江。(2)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部、清水河北岸。桥头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30。原建村于芭蕉箐,清嘉庆七年(1802年)在清水河上石拱桥,名公安桥(今名桥头大桥),迁村于此,故名。产稻、玉米、大豆、甘蔗、三七等。为县境东部主要农贸集市。砚河公路经此。清水河畔孤山洞发现距今三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3)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东临大通河(浩门河)。加定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36。因处大通河桥头,故名。产春小麦、蚕豆。盛产蕨菜和中药材。有公路。北山林区为国家森林公园。(2)村名。在海南省万宁市北部。属后安镇。人口590。相传明代有几户人家迁此定居。由于村前有龙头河,出入很不方便,村民在龙头河上用木板架桥,故名桥头村。产甘蔗,有“果蔗之乡”美称。有公路通乐来。


猜你喜欢

  • 石头渡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石头渡在“府东南二十里。东岸有虾蟆石。……俱汝水所经”。

  • 拐儿镇

    即今左权县东拐儿镇。《清一统志· 辽州》 “长城镇” 条下: 拐儿镇 “在州东北”。在山西省左权县东北部。面积23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拐儿,人口940。因其位于三条沟谷交叉的拐弯

  • 玻璃江

    即今四川眉山县东之岷江。《方舆胜览》卷53眉州: 蜀江 “在城外。一名玻璃江”。苏轼 《送杨孟容》 诗: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 暖泉镇

    即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元工部尚书王敏建暖泉书院于此。今遗址尚存。(1)在河北省蔚县西陲。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暖泉,人口9530。金末建村,因泉水严冬若蒸,故名。1953年

  • 巴彦南称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香达)南,扎曲与吉曲之间。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奇可地方巴彦南称七族,距苏尔莽五百余里。”

  • 江州县

    ①战国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置,为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一年(35)伐公孙述,“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次年“拔江州,获田戎”。即此。南齐永明五年(48

  • 必出江

    在今青海柴达本盆地东北。《方舆纪要》卷64安定卫:必出江“在安定卫东。明永乐二十二年中,使乔来喜使西域,行至必出江,死于贼”。即此。

  • 汉德县

    三国蜀汉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四十里汉阳镇。《华阳国志·汉中志》:汉德县“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有阁尉,桑下兵民也”。南朝梁废。古县名。三国蜀置,治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属梓潼郡。两晋及南

  • 阿墩子

    又作阿得酋。即今云南德钦县。清代丽江府设有阿墩子弹压委员,见夏瑚《怒俅边隘详情》。

  • 大北张

    即今河北任县北十四里大北张村。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任县图:北有大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