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梁山泊

梁山泊

亦作梁山泺。在今山东梁山、郓城、巨野等县间。今梁山县治南梁山,原在巨野泽北岸不远,五代时泽面北移,后晋开运元年 (944) 黄河在滑州决口,河水泻入原巨野泽区,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宋史·河渠一》 记载: “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天台山旁,俄复溃于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宋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 卷30称 “梁山泊八百里水”。金元时代,时因河水决入而扩大,时因河徙水退、滩地被垦而缩小。明初仍有百里左右。万历以后,黄河长期由徐州、淮阴夺淮入海,来水减少,渐涸为平陆。清康熙年间,梁山周围已是村落密集之地。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


(泊pō) 古湖名。又称梁山泺。在今山东省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入金后河徙水退,渐涸为平地。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


猜你喜欢

  • 诸罗山社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诸罗山社 “离府治一百二十里”。康熙四十三年 (1704)移诸罗县于此。乾隆五十一年 (1786) 改名嘉义县。

  • 逍遥津

    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隅。古为淝水上的渡口。《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

  • 宛秀城

    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宁塞郡: “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又作宛肃城。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黄河岸边。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于此置威胜军。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

  • 江西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1376)置,治所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市)。辖境北至今江西九江市,东至今江西玉山县,南至今江西安远县,西至今江西永宁县。其范围约当今江西全省之地。清为江西省。见“江西省”。

  • 南荆州

    北魏延昌元年 (512) 置,治所在安昌城(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置昌州。

  • 善阐路

    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置,为云南行省省会。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易门、宜良、嵩明等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中庆路。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改善阐府为路,十三

  • 滨江厅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哈尔滨 (今黑龙江哈尔滨市)。据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设治顷以此地临江 (松花江),且就土人之惯称故名。” 宣统元年 (1909) 属吉林省

  • 陬溪

    即西溪。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人周岳与 (雷) 满狎,因猎,宰肉不平而斗,欲杀满,不克。见满已据州,悉众趋衡州。” 《方舆纪要》 卷80作 “鲰溪”。

  • 蒋鼎堡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蒋顶乡。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蒋鼎堡 “有仓场”。

  • 宣曲观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内。《太平御览》 卷179引华延雋 《洛阳记》 云: 洛阳宫中有宣曲等观。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