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县
①三国蜀置,为梁水郡治,旋废。西晋永嘉五年 (311) 复置,仍为梁水郡治。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南朝梁末废。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七年 (624) 为西宁州治。贞观八年 (634) 为黎州治。天宝后废。
古县名。(1)三国蜀置,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境。属梁水郡。后废,东晋时复置。南朝梁废。(2)唐初置,治今云南省华宁县,属姚州。后废。
①三国蜀置,为梁水郡治,旋废。西晋永嘉五年 (311) 复置,仍为梁水郡治。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南朝梁末废。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七年 (624) 为西宁州治。贞观八年 (634) 为黎州治。天宝后废。
古县名。(1)三国蜀置,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境。属梁水郡。后废,东晋时复置。南朝梁废。(2)唐初置,治今云南省华宁县,属姚州。后废。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四十里庐山。《水经·庐江水注》:“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近三百许步,下散漫十数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又称桃花洞。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唐李白有 《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 诗。《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桃花岩 “在白兆山,即太白读书之处。蔡确诗云: 閒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
1949年由吴县西南境置,属苏南行署区。治东山镇(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东山镇)。辖太湖中东、西洞庭山及附近诸岛。1952年11月划属江苏省。1953年3月撤销,改设震泽县。1960年1月震泽县撤销,并入吴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渠县南七十里望溪场。
又名桐牢。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封丘县北。《春秋》:成公五年(前586)十二月,公会晋侯、齐侯等诸侯“同盟于虫牢”。杜注:“郑地。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北。《春秋》成公五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南乐清市盐场。《明史·地理志》 温州府:乐清县“有长林盐场”。《方舆纪要》卷94温州乐清县“岐头寨”条:“《海防考》:县西四十里有白塔山,其地谓之塔头,有长林盐场,宋政和中置,元为司令
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龙泉县置,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遂川县。南宋绍兴初复改龙泉县。古县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龙泉县改名,治今江西省遂川县,属吉州。南宋绍兴初复改名龙泉县。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博爱县西北。《水经·沁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元年 (前369),“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路史·国名纪》 作鄈。《史记·魏世家》、《索隐》 作蔡。古邑名。战国魏邑
唐置,属翼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新唐书·地理志》: 翼州有都护城。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吉林省依兰府。治所在拉哈苏苏 (今黑龙江省同江市)。据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设治顷以地当松、黑两江之汇口,故名临江。” 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同江、抚远、富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