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梅岭

梅岭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六里,与衢州市接界。宋 《淳熙严州图经》 卷首 《寿昌县境图》 上,寿昌县南与龙游县交界有梅岭。《景定严州续志》 卷10寿昌县: 梅峰 “在县 (今寿昌镇) 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0寿昌县: 梅岭,“宋建都临安时,此岭最为要道,凡闽、蜀、江西、荆湖、二广、云南、八番、海外诸国来者,皆经其下,亦曰梅峰。元时尚为戍守处”。

②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滨海之梅岭镇。《方舆纪要》 卷99诏安县 “渐山” 条下: “又有梅岭,为戍守处。嘉靖四十四年,戚继光败 ‘贼’ 吴平于此。”

③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岭极高峻,上多梅,故名。 朱熹有 “去路霜威劲, 归程雪意深。 玉梅踈半落,犹足慰幽寻” 的诗句。《史记·东越列传》: 汉元鼎六年 (前111),“东越反,发兵入梅岭,杀汉校尉”,即此。

④在今江西南昌市西湾里区,为西山最高峰。《史记·东越列传》: 西汉元鼎五年 (前112),“楼船将军杨仆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索隐》:“豫章三十里有梅岭,在洪崖山足,当古驿道。” 《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梅岭 “在西山极崇峻处。下有梅仙观,今号阳灵观,旧说梅仙弃南昌尉学道于此”。《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府: 梅岭 “以梅福得名”。

⑤在今江西宁都县东北。《史记·东越列传》:西汉元鼎五年 (前112),闽越反。六年,武帝将伐闽越,“命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正义》 引 《括地志》: “梅岭在虔化县东北百二十八里。” 《清一统志·宁都州》: 梅岭 “在州东北。……古多梅树,故名。今谓之修岭”。

⑥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两县之间。《舆地纪胜》 卷36南安军: 梅岭 “大庾岭上多梅,亦名梅岭”。《方舆纪要》 卷83大庾岭 “自九龄凿开新路后,两壁峭立,中途坦夷,上多植梅,因又名梅岭。一云,本汉初梅鋗将兵至此,故有梅岭之名”。

⑦又名修岭。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六十里。《舆地纪胜》 卷35建昌军: 梅岭 “在广昌。有梅岭水出焉”。


(1)古山名。(1)即今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的大庾岭。《舆地纪胜》引刘嗣元《界康记》:“庾岭多梅,亦曰梅岭。”亦谓因梅销居此得名。(2)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岭极高峻,上多梅,故名。朱熹有“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诗句。《史记·东越列传》: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反,发兵入梅岭,杀汉校尉,即此。(3)在今江西省宁都县东北。西汉初在豫章郡与东越界上。《史记·东越列传》二元鼎五年(前112年),“令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以备东越。《方舆纪要》赣州府宁都县:“在县北六十里,又北六十里至广昌县,亦谓之修岭,古多梅树。”(2)今山名。又称飞鸿山、台岭。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据传西汉南昌尉梅福(字子真)曾弃官学道于此,梅岭由此得名。岗峦起伏,逶迤数里,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又称梅仙祠,现建有宾馆。岭下建有江西农业大学、方志敏烈士墓。为旅游避暑胜地,辟有国家森林公园。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静边军

    唐置,属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右玉城。《资治通鉴》: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寇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子仪乘胜拔静边军”。胡三省注: “宋白曰: 云中郡,西

  • 人滩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 六安军

    北宋政和八年(1118)升六安县置,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地。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废,嘉定五年(1212)复置,端平元年(1234)又废,后复置。元至元二十

  • 贵州前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分贵州卫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永乐间改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二十

  • 朱口寨

    南宋绍兴五年(1135)置,属泰宁县。即今福建泰宁县东北朱口镇。元置有巡司,寻废。清初为朱口墟。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置,即今福建省泰宁县东北朱口。元于此置巡检司。

  • 石流山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8黎平府:石流山“在湖耳长官司东三十里。飞泉迸出,乱石四流”。

  • 呈贡县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呈贡千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呈贡县。属晋宁州。治所即今云南呈贡县。呈贡系彝语“扯过”的音译,“扯”为稻谷,“过”为海湾,意即盛产稻谷的海湾。清代属云南府。民国初属云南

  • 帕克仲宗

    又作哈木。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西南帕中。“帕克仲”,藏语意为隐暗村。

  • 神府县

    1937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神木、府谷二县析置,治贺家川 (今陕西神木县东南贺家川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39年迁沙峁镇 (今神木县东南沙峁乡)。1944年徙治温家川 (在今神木县东南贺家川镇境

  • 喇普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塔城乡。清有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