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

武阳

①战国燕昭王时建,为燕下都,后属赵。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武阳台村。《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赵与燕易土……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水经· 易水注》: “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 西汉置故安县。

②战国时蜀邑。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慎王五年 (前316),秦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即此。秦置武阳县。


(1)古城名。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战国燕昭王建。为燕之下都。《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年),“赵与燕易土,……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即此。(2)古邑名。战国蜀邑,后属秦。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秦攻蜀,蜀王败走至武阳,即此。秦置县。(3)古地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西武水南。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巡检司于此。(4)集镇名。在安徽省歙县东部、新安江东岸。武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因村中最先居民为宋初自江西瑞金武阳镇迁来,为纪念原籍,新驻地仍命名武阳。产茶叶、木材、蚕茧、蜜枣。有制茶、缫丝、丝绸、生物化工、花茶、蜜枣综合加工等厂。有公路北至深渡接杭徽公路。新安江通小轮。(5)村名。在浙江省文成县西北隅。属南田镇。人口220。地处山间盆地,多雾,原名雾垟,谐音为今名。为明开国元勋刘基生卒地。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立“明开国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基祖父刘庭槐墓。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罗绳山

    亦名蒙山、始阳山。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南,与雅安市接界。《寰宇记》 卷77名山县: 罗绳山“在县西五里。从蒙山西入芦山县,又北接邛州火井县”。《方舆纪要》 卷72芦山: 卢山 “其相接者曰始阳山,俗呼为罗

  • 绿秀岭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 绿秀岭 “在博白县。林泉松竹,青葱秀绝,因名”。《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绿秀岭“嵯峨盘亘,林木青葱,广三百余里”。

  • 陶辛圩

    北宋大观二年 (1108) 筑。即今安徽芜湖县 (湾沚镇) 西陶辛圩乡。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筑。在今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西北。

  • 小剑山

    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南距大剑山三十里。为剑阁道至险地段。唐徐坚《初学记》卷8引《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即古剑阁道”,以通蜀汉。《旧唐书·地理志》 剑门县:大剑山“其北三十里所有

  • 大朗村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大朗镇。清光绪重修《东莞县志》卷21“墟市”有大蓢市。

  • 三岔坪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二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两面高山,中有田坪,涧水潆洄,苗寨左右环列”。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吴廷举出生地和发难处。

  • 白石潭墟

    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石潭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清远县西北有白石潭墟。

  • 朱珊泊

    在今安徽萧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在县西十里。即朱珊渡也”。

  • 斥漳县

    西晋改斥章县置,属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废入列人县,太和二十年(496)复置,北齐废。见“斥章县”。

  • 三峡桥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境。一说在今西昌市一带。《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连昌逆酋曰安守、曰五咱、曰王大咱,与越巂、邛部、黑骨夷并起为乱。……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焚三峡桥”。(1)在今安徽省郎溪县西。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