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隆县

武隆县

①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景云元年 (710) 改名会昌县。

②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隆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神龙元年(705) 复改为唐隆县。

③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析紫溪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以武隆山为名。圣历三年 (700) 省入紫溪县,长安四年 (704)复置,神龙元年 (705) 改为唐山县。

④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武龙县置,属涪州。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土坎镇 (旧武隆司)。清康熙七年 (1668) 省入涪州。1941 年设武隆设治局,移治今武隆县 (巷口镇)。1944年改为武隆县。


(1)古县名。(1)武周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县置,治今河北省永清县。属幽州。唐景云元年(710年)改会昌县。(2)又作武崇县(《太平寰宇记》)。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紫溪县置,治今浙江省临安市西昌化镇。因武隆山得名。属杭州。圣历三年(700年)省入紫溪县,长安四年(704年)复置。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名唐山县。(3)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唐隆县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东南江源镇。属蜀州。唐神龙元年(705年)复改为唐隆县。(2)旧县名。1958年由武鸣、隆安两县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城厢镇。1959年撤销,仍复武鸣、隆安二县。(3)今县名。在重庆市中南部,南邻贵州省。面积 2872 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0镇、36乡。县人民政府驻巷口镇。三峡库区淹没土地面积1.04平方千米,其中淹没耕地 1135 亩,迁移人口 3470。因境内有武龙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武隆县龙桥山“县东五十里,逶迤如龙,下有空洞,一名武龙山。唐以此名县”。武隆为武龙之音转。隋为涪陵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析置武龙县,治今县西北武隆司,属涪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名枳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旧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并入彭水县;十三年复置,改“武龙”为“武隆”,故治在今县西北武隆司。属涪州。清康熙元年(1662年)降为镇,七年设武隆巡检司。1944年置武隆县,设治巷口镇。1950年属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后属四川省涪陵专区、地区、涪陵市管辖。1997年由重庆直辖市直接管辖。地处巫山大娄山东北段,乌江自东流入,纳木棕河、清水溪、芙蓉江、长头河等向西北流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主要有玉米、稻、薯类。特产有红枣、板栗。乌桕、生漆、五倍子著名。主要矿产有重晶石、大理石、煤炭、硫铁矿、铝土矿等。工业有采矿、麻纺织、建材、造纸、酿造等。渝怀铁路、319国道和川湘公路经此。乌江航运直通重庆。名胜古迹有芙蓉洞、芙蓉江、仙女山森林公园、唐长孙无忌衣冠冢等。


猜你喜欢

  • 亦作于、盂。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二十六里邗邰村东。殷时鄂侯所居。周武王封子邗叔于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富辰谏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水经·沁水注》:“邘水南流,径邗城西。故

  • 百尺堰

    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三国志·魏书·王凌传》:嘉平三年(251),司马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即此。《水经·沙水注》:谷水“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

  • 扶县

    ①东晋改夫夷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县西。南朝梁改扶阳县。②唐置,属羁縻为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境。后废。古县名。原夫夷县,东晋因避桓温父夷讳,去“夷”,改“夫”为“扶”。治今湖南省邵阳市西南

  • 竹?岭

    在今浙江松阳县北及武义县西南境。《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竹��岭在“县北十五里,东至宣平县五十里。岭高四十余丈……行旅出其间,路最险仄,为县之要隘”。

  • 工布江达宗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后迁驻果林卡。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县级),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

  • 营道山

    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方舆胜览》卷24道州: 营道山 “其始名曰营阳,又曰南营,又曰洪道”。《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营道山 “亦名龙山。状似蟠龙。……唐改曰弘道,至宋始改今名”。

  • 侯氏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缑氏镇。《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十二月庚戌,晋藉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帅师军于阴、于侯氏、于谿泉”。古邑名。侯,又作缑。春秋周邑。即今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

  • 岚山集

    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岚山乡。《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莹桂集”条下:岚山集“在县西四十里”。

  • 乌云河

    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源出伊春市东北小兴安岭南,东北流至嘉荫县西北双河镇附近注入黑龙江。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乌云河在“(乌云)县东南百里。二源出玛哈拉山,东北流九十里注于黑龙江”。

  • 东夏

    ①泛指华夏东部。《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宋蔡沈《传》:“宋亳在东,故曰东夏。”②指中国东部地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五年(200),移檄州郡曰:“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