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殊像寺

殊像寺

①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东邻普陀宗乘之庙。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建造。据 《高宗殊像寺落成瞻礼即事成什有序》 碑文载: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寿辰,乾隆帝奉母上五台山进香。五台为文殊师利道场,有殊像寺传为文殊现身之处。返京后,在北京香山摹像建寺,名曰宝相。乾隆三十九年又在避暑山庄之北建造此寺。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台怀镇杨林街西南里许。始建于唐。因寺内供文殊像而得名。今寺为明成化年间重建。文殊阁内塑像完成于明弘治九年 (1496),万历时曾局部修补。阁内佛坛宽大,文殊驾于狮背,高约9米。龛背面塑三世佛 (药师、释迦、弥陀),两侧为悬塑五百罗汉。全部塑像皆明代作品,工艺精巧。


(1)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东邻普陀宗乘之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据《高宗殊像寺落成瞻礼即事成什有序》碑文载: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寿辰,乾隆帝奉母上五台山进香。五台为文殊师利道场,有寺名殊像寺,传是文殊现身之处,寺内文殊塑像法相庄严。既归,在北京香山摹像建寺,名曰宝相。三十九年又在山庄之北建寺,“庄校金容,一如香山之制”。寺为汉族寺庙建筑形式,门殿前列石狮一对,门殿内有哼哈二将。殿后左右有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北35级高坛上为会乘殿,内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像,像前左右置3层楠木佛龛,原嵌铜佛304尊,惜早岁为军阀所盗。殿后为岩庭部分,采用自然叠石磴道,迂回而上,其间布列假山、涵洞。顶巅建阁,重檐八角,额为乾隆帝御笔亲题的“宝相阁”三字,内有木雕文殊菩萨像,骑狮于莲台之上,高12米,左右侍者披甲胄,高数米。今阁已毁圮。阁北尚有云来、云净、吉辉、慧喜、清凉、绮云等殿阁建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杨林街西南里许。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因寺内供文殊像而得名。始建于唐,元延祐年间重建,后毁于火,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建。山门、天王殿为前列,廊庑、配殿为两翼,禅堂、方丈室居后,正中建文殊阁5楹及钟鼓二楼。僧舍厩厨俱备。阁内塑像完成于弘治九年(1496年),万历时曾局部修补。文殊阁重檐九脊顶,檐下斗栱密致,檐上三彩琉璃剪边,阁内佛坛宽大,文殊驾驭于狮背,高约9米。龛背面塑三世佛(药师、释迦、弥陀),两侧为悬塑五百罗汉。全部塑像皆为明物,形象秀美,工艺精巧。佛像居于龛背面倒座之上,颇为特殊。


猜你喜欢

  • 木峡关

    亦作木狭关、木硖关。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陇山之口。《周书·文帝纪》:永熙三年(534),太祖讨侯莫陈悦于水洛城,“军出木峡关,大雨雪,平地二尺”。即此。峡,又作硖。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为

  • 沙岭墩

    明置,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四十里沙岭镇。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9承德县:沙岭堡在“城西四十里……即明之沙岭墩”。

  • 石子岭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北官坟梁村附近。《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泽州有“石子岭”。其地为燕京通往中京驿路必经之地,宋王曾《上契丹事》:“至铁匠馆,过石子岭, 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

  • 参封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 金波亭

    在魏州城 (今河北大名县东大街乡) 内。《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五年 (915) 三月,置昭德军于相州,分魏州将士府库之半隶之。魏兵不从,刘遣别将王彦章 “入魏州, 屯金波亭”, 魏

  • 海员亭

    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的山坡上。1922年1月,在香港的中国海员举行大罢工。罢工海员自13日起,分批回到广州。经过56天的斗争,香港当局及外国轮船资本家被迫同意海员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恢复海员工会

  • 莒沂县

    1949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莒沂边县改名,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53年撤销,并入沂水、莒县、沂源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莒沂边县与沂北县合置,治杨家城子(

  • 越支盐场

    一名越支社。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盛产盐。清于此置盐场,并设盐大使。《清一统志·遵化州二》: 越支盐场 “东接济民,西北至斗沽,接宝坻县芦台场,广袤二百四十里”。民国初并入芦台场。

  • 太平州

    ①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升南平军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以年号首二字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当涂、芜湖、繁昌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太平路。②宋置,属邕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

  • 拉滨铁路

    从今吉林蛟河市北拉法,经舒兰、黑龙江五常至哈尔滨的滨江站。长271.7公里。日伪于1932—1934年修筑。1935年又展筑至哈尔滨,与中东铁路接轨。自吉林省长图铁路拉法站(属蛟河市)经舒兰,至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