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沉洞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清一统志·澧州一》:水沉洞“在永定县(今张家界市)西北鲁阳溪。自永顺府桑植县流至此洞,伏流不见,俗呼为鲁阳迷”。《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燕子洞”条下:“县西北又有水沉洞,皆深广。或曰,《汉志》酉水出充县酉源山,即水沉洞也。”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清一统志·澧州一》:水沉洞“在永定县(今张家界市)西北鲁阳溪。自永顺府桑植县流至此洞,伏流不见,俗呼为鲁阳迷”。《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燕子洞”条下:“县西北又有水沉洞,皆深广。或曰,《汉志》酉水出充县酉源山,即水沉洞也。”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阳城县置,属沁州。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南五里阳城村。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 属韩州。九年(626)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阳城县置,治今山西省武乡县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即今阿什河)得名。有新、旧两城。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清一统志·吉林二》:阿勒楚喀城“旧城周二里。……雍正三年,设协领、佐领、防御官兵驻此
即今广西西林县东那劳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西林县图:西有那劳塘。清边疆大臣岑毓英、岑春煊为本乡人。有宫保府宅第。
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秦汉为成固县治。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时以沔阳为汉城,城固为乐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元四年(263),“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平宁陂在“府西六十三里。居民引水溉田,四时不竭”。
即今云南弥勒县西南盘江东岸拉里黑村。滇越铁路经此。
①又名敛山。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明一统志》 卷53建昌府: 剑山 “在府城东八十里。高数百仞,延袤数十里”。②即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山。《元和志》 卷33普安县: “石新妇东北一里,千人崖之南崖,绝壁高
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清史稿·地理志》 丹江厅:“大丹江源出厅西南,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 曰九股河, 东北流, 入台拱(今台江县)。”
①一名乐山。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确山县: 乐山 “本名朗山。隋县以此名。宋避讳,改曰乐山。山顶有皓月池及双龙泉,又有紫花涧,练水出于此山之麓。多军营石垒。唐时淮西拒命所置,以
即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河,为大金川支流。《新唐书·地理志》 保宁都护府: “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领牂柯、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