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和县

永和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12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大业初属龙泉郡。唐属隰州。武德二年(619)移治仙芝谷西(即今永和县), 为东和州治。贞观元年(627)改属隰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②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置,属榆州。治所在今辽宁市葫芦岛市西北。金废。

③北宋天圣七年(1029)以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定县置,属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熙宁七年(1074)废。


(1)古县名。(1)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改永定县置,治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属相州。熙宁七年(1074年)废。(2)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置,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北。属锦州。金废。(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西邻陕西省。属临汾市。面积 1212 平方千米。人口6.3万。辖2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以县西永和关为名,取“永履和乐”之意。西汉置狐浐县(今县西南三十五里),属河东郡。东汉废。三国魏初复置狐浐县,属平阳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废,北齐后主时于其城置永和镇。北齐武平元年(570年)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初废临河郡,十八年(598年)改临河县为永和县,属龙泉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永和县自狐浐县故治迁至仙芝谷(即今县城),六年又分置楼山县,贞观元年(627年)并楼山县入永和县,属隰州。北宋、金、元、明、清因之。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吕梁县。1961年恢复永和县,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黄河、芝河、桑壁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油料作物为主,盛产红枣。矿产有煤、膨润土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化工、机械、酿酒、食品、建材等。永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蒲台 (臺) 镇

    北宋置,属渤海县。在今山东滨州市东南蒲城乡。

  • 丽甘山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寰宇记》卷85仁寿县:丽甘山“在县东二十里。按《图经》:昔有十二玉女于此山汲盐泉煎盐,以玉女美丽,其盐味甘为名。今灶迹尚存”。《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丽甘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山

  • 乔山

    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五十里,接襄汾县境。《周书·武帝纪》:“齐攻晋州,恐王师卒至,于城南穿堑, 自乔山属于汾水。”即此。古山名。又称桥山。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南。北齐武平中为防北周军进攻晋州,自此穿堑属于汾

  • 耿冻路

    元至正七年 (1347)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七十六里整董。辖境约当今云南江城、勐腊两县及景洪市之间的部分地区。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入车里军民府。元至正七年(

  • 海北场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产海盐。明置盐课司。《明 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海北盐课提举司 “旧在雷州府。洪武初迁于石康县西,领白沙等十五盐课司”。后废。

  • 南充国县

    ①东汉初平四年 (193) 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三国蜀属巴西郡。南朝宋改为南国县。②南朝宋侨置,属巴西侨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境。梁废。古县名。东汉初平四年(193年)置,治今四川省南部县

  • 见山亭

    在今河南汝南县城。《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八月,“丁丑,上阅兵于见山亭”。《清一统志·汝宁府二》:见山亭“在府治前牙城上”。

  • 汴郡

    南朝梁置,属汴州。治所在汴城(即下蔡县,在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县。北魏属谯州。北齐废。

  • 建成侯国

    西汉高祖元年 (前206) 封曹参为建成侯国,属沛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南。东汉废。

  • 长江水

    ①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长江水“源出东山,北流入桂阳州境,合于舂陵水”。②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元和志》卷32台登县:“长江水本名孙水,出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