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济渠

永济渠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即今孟姜女河;自卫辉市至天津市一段,用清水下接淇水(即白沟)、屯氏河、清河,略同今卫河(自内黄至武城在卫河西, 自武城至德州在卫河东); 自天津至涿郡故城一段,用沽水上接桑干水,即今武清以下的白河与武清以上至北京市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堙废。自今天津以南,唐后即专以清、淇二水为源,与沁水隔绝,北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经流与今相同。

②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宋史·河渠志五》:“东起乾宁军,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西合鹅巢淀、陈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为一水,衡广一百二十里,纵三十里或五十里,其深丈余或六尺。”即此。《方舆纪要》卷11霸州:永济渠“今皆废”。

③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4新乐县:“永济渠在县东。《旧志》:唐咸亨中,魏州刺史李灵龟开此以通新市, 百姓利之。今涸。”


隋大业四年(608年)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自今河南省武陟县南引沁水向东北流,经新乡、卫辉、滑县、内黄诸市县,至河北省魏县;复东北经大名、馆陶等县及山东省临清市、德州市,再经河北省吴桥、东光、泊头、沧县、沧州、青县等市县以抵天津市;又折而西北,经廊坊市达于北京市。全程多利用自然河道,长二千余里。自天津市西北渠段不久即废;天津市以南,唐以后改以清、淇二水为源,不再引自沁水。北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径流同今。


猜你喜欢

  • 思濛镇

    北宋置,属眉山县。即今四川眉山县西南四十里思蒙镇。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南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思濛,人口1.5万。北宋建场。以驻地思濛场得名。1953年为思濛乡、思濛镇,19

  • 哈阑真沙陀

    亦作合兰真沙陀。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境。《元史· 太祖纪》: 岁癸亥(1203),“汪罕兵至,帝与战于哈阑真沙陀之地,汪罕大败”。

  • 苑陵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三十里。西汉属河南郡。西晋属荥阳郡。后废。东晋义熙末复置。北魏泰常八年 (423) 徙治于今新郑市东北三十五里,仍属荥阳郡。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隋开皇初属郑州。

  • 裕溪河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西通巢湖,东南流至裕溪口入长江。《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裕溪河“在无为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和州分界。亦濡须水分流也。又名新裕口”。古称濡须水,又称运漕河。在安徽省中东部。是巢湖通

  • 泥涌河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之大同河。《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在新宁县东南。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

  • 宁林铁路

    从黑龙江宁北(今牡丹江市)至林口。长110公里。日伪于1934—1936年修筑。今为牡佳铁路的一段。

  • 芝山县

    北宋置,属羁縻文州。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境。后废。古县名。北宋崇宁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属宜州。后废。

  • 荔波县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 养贤铺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水阳江西岸养贤乡 (仁村湾)。清嘉庆 《宁国府志》 卷20: 东北 “安民铺十里至养贤铺”。

  • 普藤

    即勐岭。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经世大典 · 招捕录》: 大德五年 (1301),“车里白衣、八里日等杀掠普腾、江尾二甸”。清置普藤土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