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襄城县南一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大叔以狄师伐周,“王出适郑,处于並”。杜注:“郑南氾也,在襄城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又东南径襄城县故城南。……其城南对氾城。”

②春秋郑邑。在今河南中牟县南。《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晋侯、秦伯围郑,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杜注:“此东氾也。在荥阳中牟县南。”

③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左传·成公四年》:晋救许伐郑,“取氾、祭”。《史记·晋世家》:景公十三年,“晋伐郑,取氾”。即此。


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王出适郑,处于氾”;昭公五年(前537年):楚子“以屈生为莫敖,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均即此。


猜你喜欢

  • 南皮县

    ①秦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西汉属勃海郡。文帝时封窦彭祖为南皮侯,即此。东汉为勃海郡治。东魏移治今南皮县。隋属渤海郡。唐属沧州。清属天津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 丱兮城

    又名千童城。秦置,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方舆纪要》卷13沧州盐山县引《舆地志》:“高城东北有丱兮城,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至海求蓬莱,因筑此城,侨居童男女,号曰丱兮。汉因置千童县。”

  • 西周初封国。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春秋》:隐公七年(前716)“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又《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 昆都伦站

    清康熙征准噶尔噶尔丹时置,为归化城至喀尔喀境推河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南大青山乡 (乌兰不浪)。民国张鼎彝 《绥乘》 卷7: “汉站由归化城起,北七十里至昆都伦站。”

  • 庚除山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绵竹县有庚除山。《寰宇记》 卷73绵竹县:“在县东北四十里。即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山有二石室,天宝七年敕置庚除观。今废。”

  • 高窍镇

    即今湖北安陆市南巡店镇。《方舆纪要》卷77安陆县 “大化镇” 条下: 高窍镇 “在县南三十里。向有巡司。今革”。

  • 河西堡

    明置,属镇夷千户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皇明职方地图》 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河西堡。

  • 浚水

    ①在今河南开封市北。《诗经·邶风·凯风》: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水经·渠水注》 引《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 又引 《陈留风俗传》 曰: “县北有浚

  • 凌云 (雲) 县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为泗城府治。治所即今广西凌云县。《清一统志·泗城府》:凌云山 “在凌云县北半里。极高峻”。县以山名。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 九门郡

    隋义宁元年(617)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县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领九门、信义、新市三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境一带。唐武德元年(618)改名观州。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九门县(今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