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汉源县

汉源县

①隋仁寿四年(604)升汉源镇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元和志》卷32汉源县:“因汉川水为名。”大业初属临邛郡。唐武德元年(618)为登州治, 九年(626)属雅州,贞观二年(628)属巂州,永徽三年(652)复属雅州,大足元年(701)为黎州治,神龙三年(707)复属雅州,开元四年(716)又为黎州治,天宝初为洪源郡治,乾元初复为黎州治。贞元中移治今汉源县北清溪乡。明洪武五年(1372)废。1914年改清溪县复置, 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改属西康省,1950年迁治于今九襄镇。1952年又迁今治富林镇。1955年仍属四川省。

②唐置,属成州。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北。宝应元年(762)没入吐蕃。《清一统志·巩昌府二》:汉源废县,“《旧志》: 以近西汉水源, 故名”。


(1)古县名。唐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属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废。(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南。属雅安市。面积 2172.6 平方千米。人口34.9万。辖8镇、32乡(含4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富林镇。以汉川水(今流沙河)源于境内,故名。隋仁寿二年(602年)置汉源镇。大业元年(605年)置汉源县,治今县西清溪镇,属临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阳山县。仪凤二年(677年)析置大渡、飞越两县。长安二年(702年)省大渡入飞越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阳山名通望县,均属黎州。五代前蜀省飞越县入汉源。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省通望县入汉源。明初县省,置黎州长官司。洪武十一年(1378年)升安抚司,十五年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降安抚司为千户所。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置清溪县,属雅州府。1914年复名汉源县,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连治九襄镇,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2年迁治富林镇。1955年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68年属雅安地区,2000年属雅安市。地处川西南山地,北有大相岭,南有小相岭。大渡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中南部,流沙河北来,于富林镇南入大渡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及豆类。有锰、钴、菱镁、铅、锌、磷矿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制革、建材、食品、酿造等。产梨、苹果、柑橘,以汉源雪梨、芸豆著称。所产花椒历称“贡椒”。成昆铁路经县境东南缘。川云公路西线及乐西、峨汉公路纵横境内。古迹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富林文化遗址、九襄石牌坊及明石刻“山横水远”等。


猜你喜欢

  • 半塔集

    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六十里,与江苏省交界处。集旁原有古塔一座,名曰白塔,传为三国吴赤乌元年(238)建。后遭雷击,毁其半,故名半塔。集亦以半塔为名。1940年3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曾在此击败国民党韩德勤部的

  • 諴州

    五代晋天福七年 (942) 改邕州置,治所在宣化县 (在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亭子街)。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隆安、大新、崇左、上思、扶绥等县地。南汉复改为邕州。

  • 艾湾岭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清一统志·西宁府一》:艾湾岭“在碾伯县(今乐都)县界南巴州堡,高十五里,山半有泉, 自沙中出”。

  • 卜勒克站

    明初改元别烈可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库穆苏之下别勒尔屯。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卜勒克站”。后废。

  • 福安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上福州置,属交州府。治所在保福县 (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之常信)。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

  • 港南山

    在今江西进贤县南十里。《方舆纪要》 卷84进贤县: 港南山在 “县南十里。其山平夷,旁即驿路。南接云桥,北通罗溪”。

  • 汤峡河

    一名汤洋河。在今湖北保康县西。《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汤峡河“在县西三十里。水温可疗疾”。

  • 诸葛寨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 一百里沙河场西。《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诸葛寨在 “县西百里。高五十余丈,四壁峻拔,惟一面有鸟道可上。顶有泉,四时不竭。相传孔明曾驻兵于此,可容万人”。②在今四川城口县北。

  • 猪嘴镇

    金置,属河干县。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四十里。后废。

  • 马来城

    故址在今缅甸中部的抹谷南面。为古代从云南经缅甸入海交通线所经。《元朝征缅录》:大德三年(1299)十二月,“阿散哥也犯边,攻阿真谷、马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