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军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汉阳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北宋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川市及武汉长江以西地区。属荆湖北路。熙宁四年(1071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又废,七年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汉阳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北宋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川市及武汉长江以西地区。属荆湖北路。熙宁四年(1071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又废,七年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府。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牛山镇)西北罗庄古城北。东汉废。②东汉改东安侯国置,属琅邪国。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三十里。西晋元康元年(291)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 属莒州。移治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古林箐乡。深林丛竹,亘数十里,为滇边要害。民国《马关县志》卷1:古林箐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
在今新疆乌什县北境。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乌什西北“毕底尔卡伦北曰海奇山,又东曰色勒克塔什山,又东曰奇什罕布拉克山,又东曰英阿喇特山,又东曰蒙科素山,又东曰科克巴什山,又东曰伊底克山,又东曰臻丹山
①在今广东信宜县西。《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大冈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形势高大,间于茂名、信宜二县界,因名”。②在今台湾省高雄县北境,南连小冈山。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冈山“在府治(即今台南市
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大潭乡。近鄄城县界。商业颇盛。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郓城县西北有大渚潭。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北口有子午镇。为关中南通汉中之要道。《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颜师古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
即骆马湖。今江苏宿迁市西北骆马湖。《方舆纪要》 卷22宿迁县: 落马湖在 “县西北四十里。又西即黄墩湖。县西二里有陈沟口,又西二十里曰董沟口,即落马湖南通大河之口也。……崇祯八年,河臣刘荣以落马湖阻运
可可以力更的简称。又作克克伊尔根。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
在今河南叶县东。《方舆纪要》卷51叶县:东陂“在县东。《志》云:春秋时楚叶尹沈诸梁所凿。东西十里,南北七里”。
即三交口。又名三交城。在今山西太原市北五里古城村。《寰宇记》卷40并州:“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平晋,移州于三交寨。”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