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口
即子夏口。在今湖北监利县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刘裕伐司马休之于江陵,“使其壻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即此。
又称子夏口。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即古夏水入长江之口。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伐司马休之于江陵,遣徐逵之等进军至此。
即子夏口。在今湖北监利县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刘裕伐司马休之于江陵,“使其壻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即此。
又称子夏口。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即古夏水入长江之口。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伐司马休之于江陵,遣徐逵之等进军至此。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西汉武帝时开凿, 自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水北岸开口,引渭水东流,经兴平县、咸阳市北,至泾、渭会合处注入渭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太子坪南。因两大石相对如门,故称天门石。其左有天门寺。明陈文烛《游峨山记》:“入天门石,度天仙桥。”王世性《游峨眉山记》:过通天堂,“右折二石矗天,开一鎼为天门石,转而过为七
①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南六十里。后废。②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寻属龙里卫。二十九年(1396)改属新添卫。清属贵定县。后废。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南项村。明万历八年(1580) 设巡司于此,名项村巡司。
亦作奎墩。清置军台。即今新疆奎屯市。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1: 奎屯 “在库尔喀喇乌苏东五十里。东有长河,当孔道。旧为布尔古特台吉尼吗游牧处”。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 奎屯郭勒图“蒙古语,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寰宇记》卷169文昌县:“取偃武修文之意。”北宋改属琼州。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至顺二年(1331)移治北山都(今文昌县)。明属琼州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8黎平府:石流山“在湖耳长官司东三十里。飞泉迸出,乱石四流”。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改龙平县置,属昭州。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宋史· 兵志六》:昭州有昭平砦,县以砦名。南宋淳熙六年 (1179)复名龙平县。元属平乐府。明洪武十八年 (1385)省入平乐县,
即今陕西延长县西七里。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延长县:西乡大村有七里村。今为延长油矿所在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富源县。民国《平彝地志资料表册》:“平彝之名见于元,始推厥义,历代父老相传,此地夷多汉少,性甚顽梗,数兵以服之,故曰平夷。迨文化渐开,夷字殊不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