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沂水

沂水

①今山东南部沂河。《尚书·禹贡》:“淮沂其乂。”沂即指沂水。《周礼·职方》:“其镇曰沂山。”郑玄注:“沂山,沂水所出也。”贾公彦疏:“沂水出沂山,水乃取名于此。”《水经·沂水》:“沂水出泰山盖县(今山东沂源县境)艾山。”郦道元注谓“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南流经东莞县故城(今沂水县)西,又经临沂(今费县东)、开阳(今临沂市北)二县东,又南过郯县(今郯城县)西,至今江苏睢宁县北注入泗水(今废黄河)。

②亦名西沂水。即今山东曲阜市南之沂河。《论语·先进》:“浴乎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季平子请“待于沂上”。杜注:“鲁城南自有沂水。”《水经·泗水注》:“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平地发泉,流径鲁县故城南。沂水北对稷门。沂水又西径圜丘北……沂水又西右注泗水也。”


古水名。即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沂河,惟下游古今略有变迁。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吕布于下邳城,引沂、泗水灌城,所指即流经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古邳镇附近沂水故道。宋吕蒙正《题阙里》诗有“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句。


猜你喜欢

  • 十房洞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0安化县“辰山”条下:“又十房洞,在县(治今梅城镇)北二十里。洞门广丈余,中若堂室,左右列十房。又有石田、石池之属。”

  • 游 (遊) 仙山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 塘沽

    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隔河与大沽相对。海道入京津者,皆由此登陆。清光绪 《天津府志》 卷23营田图: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

  • 七药山

    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 《明史·地理志》 施南宣抚司:“西有前江,发源七药山,西南流与后江合。”《清一统志·施南府》:七药山“在利川县西。一名七曜山,与支罗所相近”。

  • 松洋山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松洋山 “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

  • 太平兴国寺

    一名大别寺、文殊院。唐建。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龟山。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重建。苏轼曾游此,有《大别方丈铭》。元末废。明洪武初重建。又称文殊院。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北。唐建。宋太平兴国年间奉敕重建。苏轼

  • 还乡河

    古巨梁水。源出今河北迁西县东南,西南流经丰润、玉田,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还乡河“在县西北七十里,汇诸山溪之水,流径县西。一云源出黄山,西南流入丰润县界,为便水之上源。成化

  • 沩口戍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靖港镇。《水经·湘水注》:“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

  • 琴岛

    即小青岛。在今山东青岛市南青岛湾中。即“小青岛”。

  • 白庄泉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2邹县:白庄泉“其旁又有渊源、柳青、三角湾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