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沧县

沧县

1913年改沧州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即今河北沧州市。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市。面积 1527 平方千米。人口65.8万。辖4镇、15乡(含4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沧州市新华区。西汉文帝置浮阳县,为勃海郡治。北魏浮阳县为浮阳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长芦县(治今沧州市西),属章武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浮阳县更名清池县,属沧州。唐清池、长芦县属河北道沧州(州治清池)。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长芦县省入清池县,清池县仍为沧州治。元徙沧州及清池县于长芦镇,属河间路。明洪武初清池县省入沧州,属河间府。清初沧州属河间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隶天津府。1913年沧州降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属天津专区,同年改属天津市,1961年属沧州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划归沧州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滨海平原区,地势低平。有南运河、黑龙港河、南排水河、滹沱河故道、捷地减河及大浪淀。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为省瘦肉型猪、商品猪生产基地县。特产金丝小枣。矿产石油、天然气。有化工、机械、冶金、农药等工业。京沪、朔黄铁路及石黄高速公路,104、307国道,保沧、沧盐等公路纵横境内。古迹有沧州铁狮子。


猜你喜欢

  • 柏崖县

    唐咸亨四年 (673) 置,属怀州。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寻废。

  • 圉城县

    ①北魏景明后改圉县置,属陈留郡。治所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孝昌四年 (528)属阳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汴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 (627)废。②南朝梁置

  • 东西侯城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四十里宫山侧。《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东平阳城”条下:“《志》云,县西北四里有东西侯城,相传汉武所筑。”(按,《纪要》作“县西北四里”,误。据光绪《山东通志》卷35,应是“县西北四

  • 泥溪长官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2泥溪长官司: “界有此溪。” 因名。明洪武四年(1371) 为马湖府治。万历十七年 (1589) 改置屏山县

  • 那坡大隘

    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近越南界。《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条:“打面梁那坡、者赖、者欣三村,在城西南。”光绪《镇安府志》卷9:“哪坡村较别隘更为紧要。”

  • 沅江

    又称沅水。《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在湖南省西部。上游称清水江。源出贵州省东南云雾山,东北流入湖南省,至洪江市黔城镇以下始名沅江。继续东北流,到汉寿县入洞庭湖。长 1033 千米,流

  • 太公路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太公城(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冈)。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于太公城置,治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东岸拉因公县。属

  • 洪山水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水在 “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石洞水。源出洪山,或谓之胜水,四泉并发,四时不竭。宋文彦博引为东、中、西三渠,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凡九十余顷,西北流注于

  • 延津关

    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度河,壁延津南。”《寰宇记》卷56新乡县:“延津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 铁山障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与兴宁县接界之铁山障。《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铁山障 “在县西北九十里。山径荒僻,亦故盗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