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东

河东

①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故有河东之称。《孟子·梁惠王上》: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即此。

②唐方镇名。开元十八年 (730) 改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使为河东节度使,治所在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长期领有太原府及石、岚、汾、沁、仪、忻、武等州,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灵石、沁源、榆社、左权以北地区。兴元元年(784) 号为保宁军节度使。贞元三年 (787) 复为河东节度使。五代周广顺元年 (951) 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


(1)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经此作南北流向,本区域处于黄河以东,故名。《日知录》:“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唐河东道,宋、金河东路皆在这一地区。(2)唐、五代方镇名。开元十八年(730年)置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为玄宗时十节度之一。领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及太原府和辽、石、岚、汾、代、忻、朔、蔚、云、仪十州。兴元元年(784年)号保宁军节度使。贞元三年(787年)复为河东节度使。会昌后罢领朔、忻、代三州,增领麟、宪二州。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3)山西省的别称。以在黄河以东得名。(4)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原西海固一带地区。曾设河东回族自治区。(5)集镇名。(1)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河东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900。 位松溪东岸,因名。境内地势平坦,灌溉便利,为县商品粮基地。盛产茶叶。有制茶、粮食加工、农具等厂。有公路接小浦公路。(2)在安徽省芜湖县中部、青弋江东岸。政和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50。因处河东得名。产稻、油菜籽、棉花等。盛产鱼、虾等水产品。有农机、榨油、砖瓦等厂和渔场。殷政公路终点。为青弋江水运较为重要码头之一。(6)村名。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部。属罗村镇。人口 3710。 建于元代。因处锦川河,初名河东崖,后分为仙和庄、人和庄、河东庄。清三村合一,统称河东。有水泥、造纸等厂和渔具公司等。村东山沟有明、清砚石洞,所采砚石为“淄砚”主要原料。有公路通湖南公路。1938年1月31日,日军在该村屠杀群众275人,并将村舍烧为灰烬,制造了“河东惨案”。


猜你喜欢

  • 关硖砦

    北宋熙宁六年(1073)置,属邵州(后属武冈军)。即今湖南绥宁县东北二十四里关峡苗族乡。《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东关”条下:“明嘉靖中,增筑黄石、关峡、蓝溪、多龙、江口等五堡,调九溪荆州卫及城步所官

  • 丁溪闸

    在今江苏大丰县西南角。《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丁溪闸“在县东一百三里。即丁溪盐场也。又东北七里为少海、草堰二场,又东北百二十里曰白驹场,又北曰刘庄场,接盐城县界。天启二年,兴化知县边之靖修拦潮五闸。

  • 乾谿台 (臺)

    在今河南商水县北三里。陆贾 《新语·怀虑》: 楚灵王 “作乾谿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

  • 远济堰

    亦名通济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益州采访使章仇兼琼开,在今四川新津县西南宝子山下,引岷江水溉江西农田。《新唐书·地理志》 新津县:“西南二里有远济堰,分四筒穿渠,溉眉州通义、彭山之田。”即此。即“

  • 瓦房店

    ①即今辽宁瓦房店市。三十年代移复县治此。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复县:瓦房店在“复县城东南六十里”。②即今陕西紫阳县西瓦房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紫阳县:瓦房店“在城南十六里”。

  • 章阿布林城

    即今西藏昂仁县治。《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章阿布林城 “在日喀则城西北九百七里”。又作昂忍、将阿木凌。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昂仁县。

  • ?矶山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八十里, 长江西岸之蛟矶山。 《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矶山 “在州东百五十里,独立大江中,东西往来,道经其下,盖与芜湖县接界”。

  • 辛集

    亦作新集。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新集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西南有辛集。集镇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部。属程庄街道办事处。人口 6300。为原辛集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北宋建村,初名青

  • 龟山镇

    北宋置,属盱眙县。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三十里龟山下。

  • 掌天戍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金仙镇。《寰宇记》卷86西水县: “梁大同中在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后魏废戍,后周闵帝元年改为西水县,以界内西水为名。大业元年移于今理。” 隋西水县在今南部县西北西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