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

亦作河北三镇。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魏博、成德、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广德元年 (763) 平定史朝义,将三镇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 魏博镇辖魏、博、贝、丘、澶、相六州,治所在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成德镇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所在恒州 (治今河北正定县);卢龙镇辖幽、蓟、涿、营、平、檀、妫、瀛、莫九州,治所在幽州 (治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境包括北京市及河北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节度使基本上是王朝辖境内的独立王国。安史之乱前,河朔为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乱后由于在武人长期统治之下,“暴刑暴赋,唯恤军戎” ( 《通典 ·职官》),社会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新唐书·史孝章传》: “大河之北号富强,然而挺乱取地,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又称河北三镇。指唐平定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的成德、魏博、卢龙三个藩镇。唐宝应元年(762年)至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史朝义后,即以此三镇先后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前后有变化:成德镇常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恒州(今河北正定县);魏博镇常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卢龙镇常辖幽、涿、营、蓟、平、檀、妫、瀛、莫九州,治幽州(即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区相当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名为唐朝藩镇,实是独立王国。百余年间,在武人统治之下,使原本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的河朔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至“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猜你喜欢

  • 待王镇

    清置,属修武县。即今河南焦作市东二十里待王镇。《方舆纪要》 卷49作 “待至镇”。谓 “皆以武王伐纣时所经而名之也”。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马村区东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8万。《修武县志》:待

  •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十里。《左传》:哀公四年 (前492),“赵稷奔临”。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赵稷奔临”,即此。

  • 胜铎谷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北九十里。《宋史·地理志》 乐州: 德固砦 “旧名胜铎谷,崇宁三年筑五百步城,后赐名德固砦”。

  • 和硕特西左翼后 (後) 旗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雄曲卡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左翼后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巴彦陀罗海,南至桑陀罗海,西至乌尔图,北至玛尼图沙纳图。”

  • 嶂石岩

    即障石岩。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一百十里嶂石岩。在河北省赞皇县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主峰黄庵垴,海拔1774米。属丹霞地貌,山势峻峭。气候宜人,四季皆景,为避暑疗养地。明代即为“一方绝胜”。在120平方千米范

  • 木黄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木黄镇。1934年10月,任弼时、王震、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此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今木黄镇西北隅将军山西麓有“中国工农红

  • 把忽岭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南老爷岭。《金史·斡赛传》:穆宗讨纳根涅,“斡赛督军而进,至把忽岭西毛密水,及之,大破其众,纳根涅死焉”。

  • 权县

    春秋时楚庄王灭权国置,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废。古县名。本春秋权国。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前676年):“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后叛,“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楚武王克权

  • 煎茶铺镇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十八里煎茶铺镇。明嘉靖 《霸州志·舆地志》: 市廛有 “煎茶铺”。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霸州图: 东有煎茶镇。在河北省霸州市中部。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

  • 汤泉山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六十里。民国《临渝县志》卷5:汤泉山“在城西北六十里。有泉,冬夏常温,建寺其旁,引泉为二池,浴之愈疾。烟云林壑,境绝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