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县
①隋开皇初置,为廓州治。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大业初为浇河郡治。唐废。
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门县置,属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蒲州。清初属平阳府,雍正二年 (1724) 属绛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94年改设河津市。
古旧县名。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门县置,治今山西省河津市。属河中府。宋、金、元因之。明属蒲州。清初属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绛州。1994年撤销,改设河津市。
①隋开皇初置,为廓州治。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大业初为浇河郡治。唐废。
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门县置,属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蒲州。清初属平阳府,雍正二年 (1724) 属绛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94年改设河津市。
古旧县名。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门县置,治今山西省河津市。属河中府。宋、金、元因之。明属蒲州。清初属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绛州。1994年撤销,改设河津市。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五十里关英桥。旧属宁国县。明嘉靖《宁国县志》卷1:关英桥“在治西一百一十里。洪武中建,岁久倾颓,弘治元年邑人饶佐重建”。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门场 “离城一百二十里”。
又作歆岛或钦岛。在今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北,东北有小钦岛。清《乾隆内府舆图》作大钦岛。
在今广西阳朔县西二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五年(1566)裁。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明设巡检司戍守,嘉靖间裁。
一名枋头。东汉建安九年 (204) 曹操修筑,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水经·淇水注》: “淇水又南,历枋堰。……魏武王于水口,下大坊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
在今广东仁化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吴竹岭“在县西北三十里。吴溪水出焉,下流亦入于浈水”。
一名碛南州。即今新疆叶城县。《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于阗……六百二十里至郅支满城。一曰碛南州。”
即今江苏大丰县驻地大中镇。1942年于此置台北县。1951年改名大丰县。
南朝宋置,为北上洛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齐改为上洛县。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为北上洛郡治。齐改置上洛县。
西藏古代族部名。“发”,藏语“蕃”的异译;“羌”,汉代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迷唐羌由青海南迁。《后汉书·西羌传》 载:“其种落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