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间郡

河间郡

①西汉高帝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文帝二年 (前178) 改为国。三国魏改为郡,治所在乐城县 (今献县东南)。西晋复为国。北魏又改为郡,移治武垣县 (今河北河间市南)。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皆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间市)。

②南朝宋侨置,属冀州。治所在乐城县 (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十里洛城村)。北齐废。


西汉高祖九年(前198年)置,治乐城县(今河北献县东南)。文帝二年(前178年)改河间国。十五年国除,分河间、广川、勃海三郡。景帝二年(前155年)复改河间郡为国。其后或郡或国。平帝时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献县、泊头、东光、阜城、武强各一部分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并入信都国,永元二年(90年)复置国。三国魏改为郡,西晋复为国。北魏初又改为郡,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瀛州为河间郡。


猜你喜欢

  • 柳林关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英山县: 柳林关在 “县北四十里……旧皆为控扼之地。今废”。

  • 窟胡县

    北周置,属窟胡郡。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北。隋开皇初改修化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西北。为窟胡郡治。隋开皇初改名修化县。

  • 大匡山

    又名戴天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寰宇记》卷84龙州江油县: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至剑州阴合白泽水”。《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大匡山“在县西三

  • 肃慎县

    唐渤海国置,属龙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三十里古肃慎城附近。辽初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北湖头。属龙州。辽废。

  • 下磕戍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魏书·尉元传》:天安元年(466),刘彧“遣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薛)安都,屯于下磕”。即此。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宋诏张永、沈攸

  • 善岱镇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南善岱镇。清乾隆四年 (1739) 于此置善岱协理通判。二十五年(1760) 并入萨拉齐厅。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西南部。面积7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善岱,人口

  • 独鹤山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五十三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天露山” 条: 独鹤山 “在县北百里。一峰耸拔,绵延三十里,亦名独鹤尖。山脉东连曹幕诸山,西北连老香诸山,亦与新兴县分界”。《清一统志

  • 永乐堡

    即今山西古县东南永乐乡。《清一统志·平阳府一》“安民堡”条下有“永乐”堡。

  • 古祚驿

    明置,在今广西阳朔县北。《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古祚驿“在城北龙头山下。旧在县北十五里,正统二年移于此”。

  • 牙母鲁克于木卒池

    即牙母鲁克池。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清一统志·西藏》:牙母鲁克于木卒池“在纳噶拉则城(今浪卡子县)东。池广四百六十余里,中有三山,一名米纳巴,一名鸦博土,一名桑里。山下溪流甚多,时白时黑,或成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