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阳市

洛阳市

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洛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南洛阳市。


简称洛。在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面积1.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44平方千米)。人口633.8万(市辖区148.9万)。辖涧西、老城、西工、吉利、瀍河回族、洛龙6区和孟津、新安、嵩县、汝阳、栾川、伊川、宜阳、洛宁8县,代管偃师市。市人民政府驻西工区。周初,周公(旦)营洛邑,建王城(今洛阳市城区王城公园一带)、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二城。平王东迁王城,以为都城。敬王迁都成周。战国始称洛阳,因在洛河之北,故名。《寰宇通志》:“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历史上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梁、五代唐等先后建都于此,号称“九朝古都”。秦置洛阳县(治今洛阳城区东北白马寺东),属三川郡。西汉改��阳县,属河南郡。东汉建都于此,改为河南尹。三国魏复改洛阳县。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东魏初改置洛州。隋大业元年(605年)在汉魏洛阳故城西建城,炀帝迁都于此,称东京。并置豫州,后改称河南郡,同时移洛阳县治于此。唐初为洛州,显庆二年(657年)建东都,武则天改称“神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天宝元年(742年)定为东京。五代梁和唐、晋亦曾都此。五代梁、晋、汉、周和北宋称为西京河南府。金兴定元年(1217年)称中京金昌府,正大初重建洛阳城,即今洛阳市老城区。元为河南府路。明、清为河南府。1913年设豫西道,1914年改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洛阳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地级)。1955年洛阳县撤销并入。1958年由洛阳专区代管,1964年再归省辖。1971年洛阳地区孟津县划入,1976年孟津县复归洛阳地区。1983年洛阳地区的新安、偃师、孟津三县划入。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将栾川、嵩县、汝阳、宜阳、洛宁、伊川六县划入。1993年偃师县改市。地处伏牛山、熊耳山和豫西黄土丘陵区,黄河流经北部,洛河、伊河流向东北,北汝河流向东南。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北部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豆类、棉花、烟叶、油料作物为主。以产牡丹著名,有“牡丹花城”之美称。矿产有钼、铝土、钨、硫黄、耐火黏土、水泥灰岩等。工业有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造纸、农机修配、农林牧副产品加工和采矿等。传统工艺品有唐三彩、宫灯和仿古铜制品。陇海、焦柳铁路在市区交会,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穿南北,洛界、洛常、洛卢等公路以洛阳为起点伸向四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周公庙、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故城、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其中龙门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 英山县

    南宋咸淳初置,属六安军。治所即今湖北英山县。明曹学佺 《名胜志》: “宋淳祐中始立鹰山寨,咸淳初改名英山。……仍寨名。” 清光绪《安徽通志》 卷33: 英山在 “英山县东五十里。山高峰秀,为群山冠,县

  • 亚崎

    又作哑齐、大亚齐。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一名哥打拉夜)。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重迦罗”条译作亚崎。

  • 虎牙关

    在今湖北荆门市南。《清一统志 ·荆门州》: 虎牙山 “在荆门州西三里。势极险峻”。

  • 俺都淮

    即今阿富汗北境之安德胡伊。《明史·西域传》: 俺都淮 “在哈烈西北千三百里,东南去撒马儿罕亦如之。城居大村,周十余里”。

  • 息安堡

    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 置,属石城县。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青平镇东南息安村。《清一统志·高州府》 “横山堡” 条内: “息安堡在县西九十里。嘉靖四十二年设。本朝康熙初迁置。《县志》:县境诸堡,惟横

  • 黄村

    ①即今北京市大兴县治黄村镇。清设南路厅同知、千总于此。1928年移大兴县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治。金属范阳县,大定六年(1166) 于此置定兴县。③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清末太平军进攻永安城,于此

  • 四十八庄

    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明史·王三善传》: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明将王建中率兵救援,“燔‘贼’四十八庄”,即此。又称四十八马头。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天启初水西土司安邦彦围攻贵阳

  • 胶阳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九十六里高阳。东汉省。西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封高密顷王子恁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市东南。东汉省。

  • 大昆山岭

    在今浙江嵊县西。《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嵊县:大昆山岭“在县西八十里。高数百丈。山峡险逼,下临深坑,砟木为栈,宛如蜀道”。

  • 西沙门镇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清一统志·卫辉府》:西沙门镇“在延津县西二十里。其东十里为东沙门镇。明弘治中,改置香台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