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洱源县

洱源县

1913年改浪穹县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西洱河 “源出浪穹县罢谷山”。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而得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西北部。属大理白族自治州。面积 2960 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8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玉湖镇。唐麟德元年(664年)始设治,置浪穹州、邓备州。南诏为矣和赕、邓川赕。宋大理为宁北赕、邓赕、凤羽郡。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为浪穹县、邓川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凤羽县,治今县南凤羽。属邓川州,后省入浪穹县。清因之。1913年浪穹县更名洱源县,意即“洱海之源”。邓川州改设邓川县。1950年后洱源县、邓川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61年邓川县并入洱源县。洱源县并入剑川县,1962年复置。地处横断山地北段。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蚕豆、油菜籽、烤烟为主,并产核桃、茶叶、花卉、药材等。梅子产量居全省第一。为全国饲养乳牛基地县之一。产淡水鱼。工业有乳制品、果品、水泥、制盐、采煤、印刷、农机修造等。特产乳扇、酥油、炖梅、雕梅、弓鱼、天生黄。滇藏公路、平甸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邓赕诏古城遗址、标楞寺古刹遗址、佛光寨古战场遗址、段信苴宝摩岩碑、茈碧湖、鸟吊山自然景观、地下溶洞清源洞、西湖水乡风光等。


猜你喜欢

  • 疏属山

    ①在今山西河津市东。《文中子·事君篇》: “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②即雕山。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之臣日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

  • 绥和守捉城

    唐开元二年 (714) 置,属鄯州。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 “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 至德以后废。

  • 古州蛮夷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1370)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寻改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后改属黎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改置古州厅。

  • 花屿

    古名高华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花屿“横直里许”。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称:虎井屿转而南,为花屿、草屿,“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名”。

  • 营陵县

    西汉置,为北海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东汉属北海国。晋属东莞郡,后属高密郡。北齐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为北海郡治。北齐省。

  • 狮子岭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1: 韶州 “有狮子岭”。《清一统志·韶州府》: 狮子岭“在翁源县 (治今翁城镇) 东南二十里。山骨嶙岫,形如狮子,为东南要道。旧名猿藤径”。

  • 都金县

    唐置,属都金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后废。

  • 二龙山镇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大湾镇(二龙山)。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龙厅图:西南有二龙山。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北部。面积40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山村,人口3240。因境内二龙山得名

  • 福建省

    元置福建行中书省,明改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称福建省。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据 《新唐书·方镇表》 载: 开元二十一年 (733) “ 《置福建经略史》,领福、泉、建、漳、潮五州,

  • 市河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市河在“县东南五里。亦曰新河,又曰新渠,唐陆明允导大溪水由资国堰注市桥河,东折而北出,绕流六十里,至县北三十六里东耆堰,接奉化江,灌田至数十万”。明末清初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