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州

济州

①北魏泰常八年 (423) 置,治所在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山东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县市间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 (754) 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

②五代周广顺二年 (952) 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县 (今山东巨野县南一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巨野、金乡、郓城等县地。金天德二年 (1150)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蒙古至元六年 (1269) 又移治今巨野县。八年 (1271) 升为济宁府,十二年 (1275) 又改济州,属济宁府。至正八年 (1348)废。

③金天眷三年 (1140) 改黄龙府置,属会宁府。治所在利涉县 (今吉林农安县)。《金史· 地理志上》: “以太祖来攻城时,大军径涉不假舟楫之祥也。”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德惠、双阳县及长春市地。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名隆州。


(1)北魏泰常八年(423年)置,治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754年),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2)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今县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郓城、巨野、金乡等县地。金天德二年(1150年)移治任城(即今济宁)。元至元中升为济宁府;不久又改为济州。至正八年(1348年)废。(3)金天眷三年(1140年)以龙州改名,治利涉县(今吉林农安县),属上京路。辖境相当今吉林省长春市及农安、德惠一带。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隆州。


猜你喜欢

  • 白超垒

    又名白超坞、白超城。东汉末, 白超筑。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十五里。《水经·谷水注》:谷水又径白超垒南,“是垒在缺门东一十五里。垒侧旧有坞,故冶官所在。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元

  • 玉华宫

    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村凤凰谷。《元和志》卷3宜君县:玉华宫“贞观二十年奉敕营造。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太宗云:‘小龙出,大龙入’。当时以为青凉胜于九成宫。永徽二年, 有诏废宫为寺,便以玉华为名。寺内有

  • 黄陵隘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境黄陵村。《清一统志·梧州府》: 黄陵隘“在岑溪县东一百二十里……有兵汛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清时设兵戍守。

  • 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五代梁贞明三年 (917),南海王刘隐之弟刘涉 (䶮) 称帝, 国号大汉, 改元乾亨,都于兴王府 (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湖南桂阳、永兴、桂东

  • 宜江

    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三里。唐开元九年(721) 新宁县由麻州徙治于此。

  • 大冲河

    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清一统志·澂江府》:大冲河“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汇溪涧诸水为河,流入明湖。明隆庆中,水涨堤决,知县文嘉谟浚深之”。

  • 滨江墟

    亦作崩江墟。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化州有崩江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滨江在 “州南二十四里”。

  • 逐度县

    即遂度县。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宋书·州郡志》 作 “逐度”。

  • 万岁楼

    东晋隆安中,王恭镇南徐州时建。南宋时称月台,后又为月观。在今江苏镇江市内西南隅。《宋书·景素传》:元徽四年(476),景素举兵京口,台军击之,诸军相系奔败,惟景素参军左暄力战不退,“于万岁楼下横射台军

  • 通渭堡

    北宋熙宁元年 (1068) 改擦珠堡置,属秦州。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熙宁五年(1072) 割隶通远军,改为通渭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