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陵郡

涪陵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216)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属益州。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地。西晋移治汉复县 (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一说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永嘉后废。东晋永和中复置,移治枳县,后又废。南朝齐复置,属巴州。治所在汉平县 (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涪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合州。

③唐天宝元年 (742) 改涪州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长寿、南川、武隆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改为涪州。


(1)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治涪陵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益州。西晋属梁州,移治汉复县(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永嘉后废。东晋复置,还旧治。南朝宋、齐属益州(齐曾属巴州)。齐移治汉平县(今武隆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涪州为涪陵郡。(2)隋大业初改涪州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唐初改为合州。


猜你喜欢

  • 修 (脩) 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景县南十三里。东汉属勃海郡。西晋迁治今景县东九里。隋开皇五年 (585) 改名蓨县。

  • 陵波塘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菱湖镇。《新唐书·地理志》 乌程县: “东南二十五里有陵波塘,宝历中刺史崔玄亮开。”

  • 大红城镇

    蒙古名乌兰巴尔哈孙。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南六十二里大红城乡。民国《绥远通志稿》卷2:和林格尔县第二区驻大红城镇。

  • 梁父县

    又作梁甫。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东汉改为梁甫侯国。西晋复为梁父县。隋改属鲁郡。唐贞观元年 (627) 省入博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属泰山郡。因境有梁父山,

  • 射阳郡

    北齐置,治所在盐城县 (今江苏盐城市)。南朝陈改为盐城郡。北齐置,治今江苏省盐城市。属东广州。南朝陈改名盐城郡。

  • 僧祇

    ①一作僧祗。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据 《隋书·赤土传》: “其王居僧祇城。”②亦译僧耆、层期。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即桑给巴尔岛。

  • 屈部

    宋大理国部落之一。居住于葛鲁城一带,属建昌府。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元史·地理志》 昌州: “初,乌蛮阿曲之裔寖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乌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大

  • 崔桥镇

    北宋置,属太康县。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民国初置县佐于此。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崔桥,人口4800。原名徐集、九龙集,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改

  • 渚阳镇

    北宋置,属内乡县。即今河南内乡县治。金徙内乡县于此。

  • 峄阳山

    即葛峄山。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之岠山。《元和志》 卷9下邳县: 峄阳山 “在县西六里”。即“葛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