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溪道

清溪道

古道路名。亦作清溪关路。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起自黎州 (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 渡大渡河南行,出清溪峡 (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沿越嶲河谷,越小相公岭,转安宁河,经西昌、会理,渡金沙江,南抵云南之大姚、姚安、祥云,西通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新唐书·韦皋传》: “由黎州出邛部,直云南,置清溪关,号曰南路。”


唐代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之清溪关至嶲州,再至南诏首都阳苴咩城的交通要道,清溪关为此道要隘,故名。又称“南道”(《新唐书·韦皋传》)或“南路”(《蛮书·云南界内途程》),以唐南往而言。黎州而北出邛崃关通往雅州、成都府。自今四川省汉源县南出大相岭山脉之大关,渡大渡河,南出甘洛、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即唐清溪关),沿越西河,逾小相岭,溯安宁河,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抵云南省姚安县,西至大理市。为唐与南诏使者往来要道,双方多次用兵亦常取此道。早于秦汉时已渐开通,经历代修治展筑而成。唐中叶后,屡经开修,贞元年间“韦皋凿青溪道以和群蛮,使道蜀入贡”(《新唐书·突厥传》)。北宋初期仍与大理通道,熙宁以后渐趋冷落,南宋以后闭塞。


猜你喜欢

  • 钩圻城

    又名钩圻邸阁。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南。《宋书·臧质传》: 臧质之江州,“及至寻阳,刑政庆赏,不复谘禀朝廷。盆口、钩圻米,辄散用之”。《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湖口县: 钩圻城 “刘宋时南江运米皆积于钩圻是

  • 剑南东川

    简称东川。唐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分剑南节度使东部地区置,治所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多有变动,主要领有梓、遂、绵、普、陵、泸、荣、剑、龙、昌、渝、合十二州,约当今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以西

  • 坚昆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置,隶燕然都督府。故地在今俄罗斯萨彦岭以北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铁勒结骨部(即黠戛斯)置,约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

  • 达兰岭

    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清一统志·喀喇沙尔》:达兰岭“在海都河西八十里,哈喇噶阿璊台西北一百八十里。山脉自汗腾格里山东南行七百余里至此,东与海都山接”。

  • 北山寨

    在今广西贵港市北三十里龙山中。明成化二年(1466)置北山寨巡司于此。

  • 徐嵩堡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十六国前秦中垒将军徐嵩,据险筑堡以自固,故名徐嵩堡。《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姚苌遣其将军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嵩被杀,悉坑戎士”。

  • 建平驿

    明置,为水驿。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建平水驿 “在州东五里。《志》 云,驿东有三闾峡,以屈原名”。

  • 洪沾洲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小江镇” 条下: 洪沾洲 “亦曰洪沾口,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此为必经之地。有洪沾哨兵巡戍”。

  • 提罗卢和国

    亦译作罗和异国。一般以为在今波斯湾内伊郎西部之阿巴丹附近。《新唐书· 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 “又自提��国西二十日行,经小国二十余,至提罗卢和国,一曰罗和异国,国人

  • 清河口

    ①即大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口处。今地名大清河。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淮安路清河县: “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即“清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