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郡
①战国燕置。《史记·匈奴传》: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秦汉治渔阳县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县以东地区。《陈涉世家》: 秦二世元年 (前209),“发闾左适戍渔阳”。即此。西晋废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复置。北魏移治雍奴县 (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 (今北京市通县东城子)。隋开皇初废。
②隋大业初改玄州置,治所在无终县 (大业末改为渔阳县,即今天津市蓟县)。郡在渔山之阳,故名。辖境相当今河北蓟运河以北,北京市平谷县、河北兴隆、遵化县以南,三河、蓟县以东,陡河流域以西。唐改为蓟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渔阳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名蓟州。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 即指此。
战国燕置,秦、汉时治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州二区以东地区。西晋省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北魏徙治雍奴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即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城子)。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先后改玄州、蓟州(隋玄州治无终县,唐蓟州治渔阳县,皆即今天津市蓟县)为渔阳郡。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