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汤

温汤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魏书·陆丽传》: 和平时,为侍中司徒,“疗疾于代郡温泉”。《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 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安德也。《魏土地记》 曰: 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 《清一统志·宣化府》: 温汤 “在蔚州北”。

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南。《魏书·常爽传》: 太延五年 (439),“爽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清一统志·大同府》:温汤 “在大同县西南五里”。

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魏主狩于嵩高,己已,事温汤”。胡三省注: “历嵩高而南,唯汝州梁县温汤。” 又仪凤元年 (676) 二月,“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胡三省注: “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又有黄女汤。帝置温泉顿。”

④即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华清池。北周宇文护于此建皇堂石井,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余株,形成著名风景名胜区。《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 (579),“周天元 (宇文阐) 如温汤”。胡三省注: “即骊山温汤,在骊山西北。” 又隋开皇十五年(595),“上幸温汤”。皆即此。唐贞观十八年 (644)建温泉宫 (又名汤泉宫)。

⑤在今陕西周至县境。《隋书·地理志》 盩厔县: “有温汤。” 北周温汤县以此名。


集镇名。在江西省武宁县城西北部。上汤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10。清顺治年间余姓建村,以村边有温泉而得名。盛产油茶。多水电站。有温泉疗养院和非洲鲫鱼越冬鱼池。公路东南接柯龙公路。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黄老门镇

    又名王道门市。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3: 德化县西南有黄老门。

  • 咸丰 (豐) 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 塔城

    ①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清雍正七年 (1729) 置塔城土把总。②即塔尔巴哈台城。今新疆塔城市。《清史稿·地理志》 塔尔巴哈台直隶厅: “塔城左翼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副将驻。”集镇

  • 普济镇

    金置,属章丘县。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章丘有普济、延安、临济、明水四镇,即此。(2)今镇名。(1)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 罗源山

    在今浙江平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罗源山在 “县西南二十里,横阳江流其下”。

  • 许国石坊

    在今安徽歙县城内。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是为嘉奖许国的功勋而建造的。许国字维祯,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故坊

  • 乌兰察布盟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初,先后设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一旗、乌喇特部三旗、喀尔喀右翼部一旗,共四部六旗,会盟地在乌兰察布(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红螺谷),故名。隶属于理藩院,并受绥远城将军

  • 武招县

    唐置,属椳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后废。

  • 雒汭

    亦作洛汭。在今河南巩义市境洛河注入黄河处。《尚书· 禹贡》: 河水 “东过洛汭”。《孔传》:“洛汭,洛入河处。” 《左传·昭公元年》: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汭。” 宋元人注: “雒汭,洛水

  • 傅河

    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傅河。 《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傅河 “源出县西北驼儿山。 亦曰寨河。又东南流为红河,又东南径县西五十里沈疃店为沈疃河,又东南十里为曲河,又东至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