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漓山

漓山

又名沉水山、象山、象鼻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唐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 “漓山在訾家洲西,一名沉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 《寰宇记》 卷162临桂县: “漓山在城南二里。漓水之阳,因以名焉。一名沉水山。其山孤拔,下有澄潭,上高三百余尺,周回二里,可容五百家。旁有洞穴,广数丈,南北直透。上有怪石。欹危,藤萝荣茂。世乱,民保以避寇。”


古山名。又称沈水山、宜山、仪山、沉水山。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隅漓江中的象鼻山。明初师围静江路,别将朱亮祖屯于此山下。


猜你喜欢

  • 北茭镇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荻芦寨置,属连江县。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连江县:北茭镇在“县东北百十里,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本名荻芦镇,宋时水砦盖设于此。元为荻芦巡司。洪武二十年

  • 热务作坝

    亦作热务寨。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热务沟乡。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热务作坝土百户。

  • 回州

    唐贞观四年(630)于回乐县境置,治所当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十三年(639)废。唐贞观四年(630年)于回乐县境置,治丰安县(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灵武市一带)。辖境不详。贞观十三年废。

  • 唐池水

    在今河北唐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唐县注引应劭曰: “唐水在西。” 《水经· 滱水注》:“ (唐) 城西又有一水,导源县之西北平地,泉涌而出,俗亦谓之为唐水也,东流至唐城西北隅,堨而为湖,俗谓之唐池

  • 陆浑山

    即方山。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元和志》卷5伊阙县:“陆浑山,俗名方山,在县西五十五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方山”条引《县志》称:“陆浑山有二,俱在嵩县东北。一距县四十里,在伊水之西,春秋时陆浑戎

  • 桃园场

    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南桃源乡。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29洪雅县: 桃源场 “在县西南八十里”。

  • 相田市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袁州府》 “江西市” 条下: “又相田市,在 (萍乡) 县西十五里,路通湖南茶陵州攸县。”在今江西省萍乡市西。清时属萍乡县。

  • 黄沙隘

    即大黄沙隘。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瑞金县: 黄沙隘 “在县东南。路通汀州,平坦可以据守”。

  • 禅智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37扬州: 隋炀帝宫 “在江都县 (今扬州市) 北五里。今为上方禅智寺。罗隐诗云: “远木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蜀冈。附近多唐墓。唐张祐《

  • 元都观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唐崇业坊。宋敏求《长安志》卷9:“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元都观。”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