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光寺

灵光寺

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东麓。是八大处中第二处。创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龙泉寺。辽咸雍七年(1071)增建招仙塔。金大定二年(1162)重修,改名觉山寺。明成化十四年(1478)再修,改名灵光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在清理瓦砾过程中,从塔基处发现一石函, 函内有一沉香木匣,匣内有“佛牙”一颗, 匣上记有“释迦佛灵牙舍利”和“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字样。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为长期安放这件佛教遗物,在灵光寺北院内新建了一座八角十三层檐的佛牙舍利塔。


本名圣寿寺。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南40千米的阴那山麓。相传唐咸通年间高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他死后人们在此建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其中最大的佛殿(又名波罗殿),重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7间,殿中央有螺旋形斗八藻井,俗称波罗顶,结构巧妙。寺内香火盛时,寺外仍看不到一丝烟缕;殿后古木参天,殿顶亦不留一片落叶,是建筑科学艺术上一项创造。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传说是开山祖师潘了拳所植。寺周阴那山峰顶尖削如五指,称五指峰。登高远眺,尽处可见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水汇流,左右有香炉、白虎二峰,山影潭光,上下辉映,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 柘东节度

    即拓东节度。南诏置,治所在柘东城(今云南昆明市)。公元8世纪南诏置,治柘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统辖原东、西爨地区,相当今云南省绥江、盐津等县以南至红河沿岸一带,和贵州省赫章、威宁、普安等县地。

  • 天柱峰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一名大王峰。高五千丈。东瞰北溪,南瞰西溪。东麓有昇真洞,一名仙蜕崖。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虾蟆碚

  • 筑山

    一作竹山。在今湖北竹山县西。《明一统志》 卷29襄阳府: 筑山“在竹山县西五里。筑水所出”。

  • 北翟管村

    即今山西榆社县北北翟管村。1943—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置榆北县治此。

  • 壶山

    ①即壶关山。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唐杜佑《通典》 卷179潞州: 壶关县 “有壶山”。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灵门: “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 《方舆纪要》卷35莒州 “高&

  • 火烧舟

    又名新州、永福场。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新舟镇。1932年始置新舟镇。

  • 渚矶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星子县: 渚矶 “当鄱阳湖之西渚。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既而明师泊左蠡,友谅亦移泊渚矶,即此”。《清一统志 ·南康府一》: 渚矶 “北去都昌县之左

  • 新宁铁路

    亦名宁阳铁路。从广东新宁 (今台山市) 东南的斗山墟起,北至县北公益埠,折东经新会,至江门北街。全长 107公里。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动工修建,1913年建成。1939年后被拆除。

  • 泸溪桥

    在今福建南安市北。元至顺间 (1330—1332) 置泸溪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 (1387)废。

  • 普洱道

    1914年由滇南道改置,属云南省。治思茅县 (今云南思茅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元江、墨江、江城、勐腊以西,沧源、双江、临沧、景东、新平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由滇南道改名,治思茅县(今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