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天竺僧慧理建。宋《淳祐临安志》卷8:“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名景德灵隐禅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迭经兴衰,毁建多次。现存寺院系宣统二年(1910)重建。苏轼有《和李杞留题灵隐寺方丈》诗。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因山得名。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始建。几毁几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赐名云林禅寺,但至今习称灵隐寺。迭经兴衰,现存寺院系19世纪重建。寺有东西山门,与天王殿并列。天王殿居中,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坐像,弥勒背后韦驮像用独根香樟木雕成,为南宋遗物。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大雄宝殿内有净高9.1米的释迦牟尼像,庄严静穆,坐莲座上,为全国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殿前有北宋初遗存八角九层石塔和石经幢各两座。寺前飞来峰石窟,有宋、元石刻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