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源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在今江西樟树市城内。明《寰宇通志》卷37临江府:化梭亭“在府治东北三十里清江镇。晋陶侃渔于雷泽,得织梭挂壁间,一日雷电,梭化为龙而去。后人遂作亭于陶母墓前”。
即博望山。在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滨。与对岸和县西梁山相对,合称东、西梁山。又称博望山、望夫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长江南岸。海拔84米。与对岸和县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山势陡峻,东南坡较缓。历为江防要地,
今香港南大屿山梅窝。元至元十四年(1277) 南宋端宗赵昰避元兵曾驻此。《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新安县 “梧桐山” 条内: “梅蔚山在县内百里大海中。《行朝录》: 景炎二年正月,南狩幸此。今有石殿遗
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北台吉营乡。产煤。民国《朝阳县志》卷4:台吉营子“在兴隆沟北十里,东南距三义栈二十里”。
即今河北景县西南三十八里青兰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9景州图: 南有青兰。
①又名越王山、越山。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奉新县: 药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上有药王庙,因以名之。其山盘险而上,及其顶平阔二十里,其中有湖水澄深无底,湖岸四时花木芳浓,风景异于
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坊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坊桥镇在城东南六十里。”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东善桥乡。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5《城厢》:有“东善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善桥,人口 1600。镇以桥名。1949年为东善镇,
亦名金山。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 卷9绵州引 《周地图记》 云: “富乐山,高广为众之秀,登之望见州城。” 《元和志》 卷33绵州: “有东西门,东门久塞,富乐山气所冲,门开张则丧乱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水经·河水注》: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