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四年 (716) 置,属思州。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代时废。古县名。唐开元四年(716年)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思州。五代时废。
又称有仍氏。夏代方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
在今浙江余杭市。《方舆纪要》卷90: 临平河泊所 “在临平镇,属仁和,洪武初置”。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附城镇。《清一统志·泽州府》 “路城镇”条下:“又附城镇,在县南四十里。”(1)在山西省陵川县西部。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附城,人口 5400。唐武德元年设盖
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 刮耳崖 “在崇化屯东十三里。悬崖峭壁,形势险阻”。
隋开皇五年 (585) 置,治所即今云南宾川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宾川县地。天宝后废。隋开皇初置,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北。南诏时废。
又名芳亭。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三月,“沙陀以精骑邀之,屠杀殆尽,自柳子至芳城,死者相枕”。胡三省注:“芳城,《新书》作芳亭。”又作芳亭。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唐咸通十年(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秭归县北。《左传》: 昭公十四年 (前528),“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左传》昭公十四年(前528年):“楚子使然丹抚宗丘之
即今江西赣县东北石院。《明史·地理志》 赣州府赣县:“东北有磨刀寨巡检司,后迁石院铺。”
滇缅铁路的勘线工作自 1938年冬至1939年春大部完成,最后选择从今云南昆明起,经安宁、禄丰、一平浪、楚雄至祥云后,采用南线经弥渡、云县、孟定,由苏达、滚弄入缅,通至腊戍与缅甸铁路相衔接。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