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狮子山

狮子山

①即卢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兴中门内。《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上元县: 狮子山在 “府西北二十里,亦曰卢龙山,…… 《志》 云: 山在城西北隅,周四十二里,西临大江。明初陈友谅趣建康,太祖亲总大军驻狮子山”。

②即岝㟧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 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岝㟧山 “在吴县西南一十五里。《图经》 云: ‘形如师子’,今以此名山也”。

③今江苏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乡狮子山。1984年12月在山西侧砖瓦厂采土坑内发现汉兵马俑,随即由徐州博物馆发掘。仅一号坑前段即出土陶俑五百余,后段因遭破坏,残存陶俑约五百; 二号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八百余,后段因遭受破坏,残存四百余件。三号坑尚未发掘。四号坑存俑仅十余件,且多破坏。此兵马俑群应附属于一大型墓葬,墓主人可能是汉楚王之一。1985年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④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狮子山 “在县 (治今柳城镇) 北四十里。有苦头岭,出武义之便道也”。

⑤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清一统志·荆州府》:狮子山 “在监利县东南一百十里。上有轩辕井。相传黄帝张乐洞庭。即此”。

⑥在今广东开平市北。《清一统志·肇庆府》“梁金山” 条下: “北曰狮子山,以象形得名。东去新会县八十里,左有云虬峰,右为五坑径,前有大神岭,右州冈,其下沃壤,延袤七八十里,南接新宁,止间一水,北出岭西仅数十里,为一方险要之冲。明成化中佥事陶鲁于山径中立营,开堑数百丈,以御西寇。”

⑦在今广东曲江县 (马坝镇)。“马坝人” 化石发现于此。

⑧亦名狮山。在今广西靖西县南。《清一统志·镇安府》: 狮子山 “在归顺州南二里。其形如狮,横卧江心,二水分流其旁,为一州锁水之胜”。

⑨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南狮龙乡狮子岩。《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安抚司: 狮子山 “在司东南。天启初,永宁逋贼奢崇明借兵水西,安邦彦遣兵过赤水河到狮子山。山盖在赤水河北也”。

⑩在今贵州贵阳市城西。《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狮子山 “在府城西。土山戴石,状如狮子。明初傅友德南征,驻兵于此。又城东亦有狮子山,城南里许亦有之”。

(11)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河坝场旁。《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葛彰葛商司: 狮子山 “在司治 (今河坝场) 旁。有二山皆高耸”。

(12)在今云南武定县西郊。元代以来称狮子山。《方舆纪要》 卷116和曲州: 狮子山在 “城西五里。高千余仞,顶平旷,有石岩状如狮子。中藏深谷,可容万人。又有泉自山岩喷出,潴为小池。郡郭群山错立,此为最胜”。


(1)在湖北省大冶市铜山口镇。分雌、雄二山。为铜矿所在地、省内大型采矿地之一。(2)又称狮山。在云南省武定县城西南。因山状如狮,故名。山势险峻,风景秀丽。最高点海拔2400米。山上的正续寺,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明、清时曾多次扩建、重建。全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大小宫殿楼阁百余间,塑像90多尊。相传明永乐元年(1403年)惠帝朱允炆避难入滇,在此为僧。殿前南边有一棵挺拔的孔雀杉,传为惠帝所植。藏经楼下塑惠帝像。寺后有石级可登凭虚阁。在此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海翻腾,有凭虚凌空之感。(3)在云南省丘北县境。海拔1400米。属岩溶峰林地貌,风景优美。山上有彩云洞,洞内发现崖画两组,一组以黑色绘武士数人,另一组为赤铁矿粉绘制人形飞鸟图案,手臂、头部绘羽状纹饰,另有人、树、太阳等形象。从崖画图腾看,古代可能居住过崇拜鸟图腾的居民。(4)又称干木山、孤山。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之间。以山形似昂首蹲伏雄狮,故名,属云岭支脉。由石灰岩等构成。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6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3754.7米。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混交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虫草等药材。每逢春节,纳西、普米族有赛马集会。南麓濒临泸沽湖,风光秀丽。(5)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北端。海拔495米。崖高坡陡,地势险峻。其上半部为岩石结构,其中一面是悬崖绝壁,站在山顶,南边九龙半岛、北边沙田一带景色尽收眼底。


猜你喜欢

  • 王相镇

    北宋置,属临沂县。疑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相公镇。

  • 赤峰市

    1945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赤峰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内蒙古赤峰市。1947年并入赤峰县。1948年复置。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改属辽宁省。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 北津砦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雅韶镇之北津村。《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北津砦“在县南北津山上。旧有望海亭。万历四年奏置北津水砦,十四年城之,以防海寇。《海防考》:海陵山西南戙船澳,旧为御倭要地, 水师巡哨, 皆

  • 苏密城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八里辉发河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4:苏密城“(吉林)城西南三百余里。周六里,东西二门。内有子城,周四里。址尚存。近城十余里间,四面皆有小古城”。据传此古城址,为渤海中京显德府治;实

  • 金堂峡

    在今四川金堂县南十八里。《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 鳖灵迹 “在金堂峡南岸,去军二十余里。石门有巨迹,长三四尺。旁刻 ‘鳖灵跡’ 三字”。《方舆纪要》 卷67金堂县: 金堂峡在 “县东二十里。两山拱

  • 李庄镇

    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清嘉庆《南溪县志》卷3:李庄镇“在县西南七十里”。民国《南溪县志》卷1:李庄镇“宋以前县治,地滨大江,又当叙南孔道。故商业繁盛,居民千余家,与宜宾交通极便”。抗日战争期间

  • 石臼岛

    在今山东日照市东。《宋史·李宝传》:南宋乾道初,“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 泊唐岛,相距仅一山。时北风盛,宝祷于石臼神”。即此。古岛屿名。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东南海中。《宋史·李宝传》:南宋绍兴末,金

  • 小五指山

    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小五指山“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旧志》,下有温郎、岭脚二峒,明嘉靖中征黎,尝分奇兵出此

  • 新海市

    1948年析灌云县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新浦 (今江苏连云港市区新浦)。1949年并入连云市。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灌云县(今属江苏省)析置,治新浦(今江苏连云港市新浦镇)。1949年撤销,

  • 铅山县

    五代南唐保大中升铅山场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铅山县: 铅山 “南唐升元二年置铅场,保大中改立铅山县皆以山名也”。南宋绍定中,迁治今铅山县永平镇北。元至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