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皖口

皖口

亦名南皖口。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山口乡。当皖河入长江之口,为长江沿岸军事要地。《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皖水,“ 《元和郡县志》 云,西北自霍山县流入,经怀宁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十里入大江,谓之皖口”。《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嘉禾间,“恪乞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资治通鉴》: 南朝陈永定三年(559),“遣镇北将军徐度将兵城南皖口”。皆此。宋置皖口镇。


又称南皖口。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为皖河入长江之口。为古代长江沿岸军事要地。《资治通鉴》:三国吴诸葛恪率兵屯庐江皖口;南朝陈武帝时,在皖口筑城:皆指此。


猜你喜欢

  • 登埂

    即今云南泸水县南十八里登埂。清乾隆时登土千总驻守。傣语 “登” 为地方,“埂” 为江湾,以地处江湾而得名。

  • 巡司河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先后受汤孙湖诸湖水,北流至鲇鱼套入长江。此即《水经·江水注》 “江水右迤谓之驿渚”者。

  • 托索米河

    又作多索密河、托索密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为格林河的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 “格楞河”条下:“托索密河,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四百九十八里。源出卓哩奇山,东南流入格楞河。”

  • 太和镇

    即今四川射洪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二》:太和镇“在射洪县南四十里。有通判驻此”。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焚太和镇复大炽,成都戒严”。民国设县佐。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

  • 安济桥

    即赵州桥。隋大业中修建,在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又称赵州桥,俗称大石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591—599)由石匠李春设计建造。长50.82米,宽9.6米。单孔,拱圈由28条石

  • 桥头集

    ①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北五十里东桥镇。清乾隆 《六安州志》 卷3: 桥头集在 “州西北二十里”。②即今安徽肥东县东南桥头集镇。清光绪 《续修庐州府志》 卷3: 桥头集“ (距城) 七十里”。

  • 赤濑

    即紫溪。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溪的古称。《水经·渐江水注》:紫溪“中道挟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若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

  • 思罗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8藤县 “白石砦” 条下: “又思罗巡司在县南百三十里思罗村。洪武中置,旋废。”

  • 桃源集

    又作桃园集。即今山东曹县西北七十里桃源集镇。旧属菏泽县。《清一统志· 曹州府一》:桃源集 “在菏泽县西南六十里。本朝设督捕同知驻此”。

  • 东江阳郡

    亦名江阳郡。南朝宋置(一说东晋穆帝时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安县(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泸县、合江、纳溪、江安等市县地。梁移治江阳县(今四川泸州市)。隋开皇三年(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