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盱眙县

盱眙县

西汉改盱台县置,属临淮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东汉许慎 《说文》: “盱,张目也”; “眙,直视也”。《清一统志·泗州》: 盱眙故城 “城居山上,可以眺远,故名”。东汉复改为盱台县。三国废。西晋复置盱眙县,为临淮郡治。东晋义熙七年 (411) 移今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为盱眙郡治。《宋书·臧质传》: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 (451),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从广陵北还,围攻盱眙,臧质屯兵坚守拒战,魏军大败,焘乃解围北归。东晋兖州、宋南兖州、齐北兖州、陈北谯州均曾治此。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 (621)为西楚州治。后属楚州。武德八年 (625) 移今治盱眙县。光宅初改为建中县,后复名盱眙县。建中二年(781) 改属泗州。北宋景德中又移治淮北泗州城中为州治,在今泗洪县东南,盱眙县对岸 (今已沦入洪泽湖中)。降淮南盱眙县为镇。南宋初县入金,仍为泗州治。金明昌六年 (1195) 改为淮平县。南宋复升盱眙镇为县,治今盱眙县。先后为盱眙军、招信军治。元至元十四年 (1277) 为招信路治。十五年 (1278)为临淮府治。二十七年 (1290) 改属泗州。清初属凤阳府,康熙中泗州寄此。雍正二年 (1724) 属泗州。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55年划归江苏省。


在江苏省西部,北临洪泽湖,与安徽省为邻。属淮安市。面积 2474.4 平方千米。人口73.2万。辖1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盱城镇。秦置盱台县,属东海郡,故治在今县东北盱眙山麓。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项梁拥立楚怀王建都于盱台,历六年。西汉改名盱眙,属临淮郡。因县治初设圣人山,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大清一统志》泗州直隶州:盱眙故城“在今县东北。许慎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远眺,故名”。东汉复名盱台,属下邳国。西晋仍名盱眙。东晋置盱眙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移今县东北都梁山麓。隋大业初,境内都梁山上盛产梁香草,炀帝在此置都梁宫,由此盱眙别称“都梁”。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县属江都郡。唐改属楚州,移治今址。宋属泗州,后属濠州、淮南东路。元属泗州。明、清因之。1914年属安徽省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0年属淮南津浦路东行政区。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1955年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66年改属六合专区。1971年六合专区撤归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2000年淮阴市改名淮安市。南部属大别山余脉,系淮南山丘区;北部为平原圩区及沿淮、沿湖洼地和滩涂。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江水道横贯县境。属北亚热带-南温带过渡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油菜籽、芝麻、花生为主。山区林果、沿湖沿淮水产养殖业较发达。盛产蜈蚣、猫爪草、柴胡等中药材。矿产有石灰石、凹凸棒黏土、大理石、硫铁和矿泉水,其中凹凸棒黏土储量居全国第一。有采石、水泥、酿酒、纺织、皮革、粮油加工、建材等工业。205国道经县境东部。有全国最大的公路、油管两用桥——淮河大桥。名胜古迹有第一山、铁山寺东阳城、霸王城、考城、虎头城、泗州城、禹王河、明祖陵等。纪念地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淮南行署驻地、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淮南银行总行等。


猜你喜欢

  • 到刺山

    又作倒刺山。在今河北蔚县东。《水经·㶟水注》: 到刺山 “山甚层峻, 未有升其颠者。 《魏土地记》 曰: 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刺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元和志》 卷14蔚州兴唐县: “倒刺山

  • 高家港镇

    金置,属乐安县。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九十里高港。明置高家港巡司。古镇名。即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高港。金时属乐安县。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兴平水

    亦作熙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兴平水“在阳朔县北六十里。其源出自宝子山,南流者为兴平水,与桂江合”。

  • 广宁县

    ①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张家口市。西晋废。②北魏改下洛县置,为广宁郡治。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孝昌中废。③隋开皇十六年(596)改新蔡县置,为舒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仁寿元年(601)改为汝

  • 邛部郡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属严州(后改西宁州)。治所在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甘洛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治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东北

  • 白龙江

    一名岷江。嘉陵江的支流。源出甘、川边境岷山北侧,东南流经甘肃舟曲、武都、文县,至四川广元市入嘉陵江。《清一统志·阶州一》:羌水,“《旧志》:岷江源出岷州卫分水岭,东南流入阶州,名曰白龙江”。白龙江乃岷

  • 板桥堡

    ①北宋政和六年 (1116) 置,属泸州。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一百里板桥场。②明置,属甘州后卫。即今甘肃临泽县东北板桥乡。《方舆纪要》 卷63甘肃镇: 板桥堡 “在镇西北二百里。向属甘州后卫官兵戍守。嘉靖

  • 彭水场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产井盐。民国设场知事。

  • 南满洲

    简称南满。清末民国时,东三省南部之称。东北地区称为满洲,满洲之南部称为南满。

  • 北灵丘郡

    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蔚县。北齐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置,治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蔚县和山西省灵丘县部分地。北齐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