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井镇

石井镇

即今福建南安市南七十里石井镇。元置巡司于此。


(1)在福建省南安市南部,南临东海与金门岛一水相隔。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6350。境内白鹤山下一口天然石壁水井,泉水甘甜可口,故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置镇。元置巡检司于此。《大清一统志》:石井“在南安县西南七十五里。有二石并峙海沙上,下有盘石,泉出小窦,下流如盂,挹尽辄盈,潮来则没,潮去则流”。1958年设石井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柑橘、龙眼、木麻黄、松、相思树等。有海洋捕捞和滩涂养殖业。有盐场和海蚌养殖场。有石板材、造纸、冷冻、制衣、塑料、发电等厂。有海运码头,公路接324国道。为郑成功故里。古迹有戚继光平倭大捷碑刻。(2)在山东省费县西南部。面积102.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2900。元至正年间建村,因有石井得名。1950年属费县五区。1958年划归高桥乡,同年冬置石井公社,后改区。1971年又改为公社,1985年改乡,2001年设镇。主产小麦、甘薯、花生。特产金银花、板栗等。有针织、食品加工等厂。费枣、费滕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西部。面积63.2平方千米。人口10.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圩,人口5.2万。镇以驻地名。因圩内有一石砌水井得名。原为番禺县第八区。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并建石井公社。1984年改设石井区。1986年撤区建镇。地处流溪河下游左岸,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及台地地形。主产蔬菜、花生、甘蔗等。石井河通航。有黄石公路接107国道。纪念地有昇平学社旧址。(4)在陕西省户县中部。面积39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村,人口 4120。因明弘治年间村中建石井得名。1950年设石井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1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稻等。有粮食加工、轻工、建材、纺织等厂。公路通余下镇、甘亭镇。


猜你喜欢

  • 盘陀镇

    清置,属祁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四十里盘陀村。在福建省漳浦县西部、盘陀岭东麓。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盘陀,人口2010。以盘陀岭得名。1952年设盘陀乡,1958年后属石榴公社。

  • 乌兰哈拉格庙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北阿尔善宝拉格苏木驻地乌兰哈拉嘎。1949—1956年为东部联合旗驻地。

  • 文殊院

    又名妙圆塔院、信相寺、空林寺。相传建于南朝。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北文殊院街。《清一统志·成都府二》:文殊院“在成都县西北,即妙圆塔院”。今寺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大士殿

  • 阿猴林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连横《台湾通史·疆城志》凤山县:“渡(下淡水)溪至阿猴林,素为奸宄出没之处,故设下淡水县丞以驻之。”

  • 冲河镇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冲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五常厅图:东南有冲河口。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东部。面积42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冲河村,人口 1400。因濒冲河而得名。民国时称第六区,伪

  • 史国

    又名佉沙国、羯霜那国。古昭武诸国之一。都城在乞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隋书·西域传》:史国“都独莫水地十里,旧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字逖遮,亦康国王之支庶也。……大业中遣使贡

  • 苇桥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

  • 尼约河

    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金河”条谓“尼约河”等“俱出西北兴安岭,西流入额尔古讷河”。

  • 判汗

    又作沛汗、��汗、钹汗、拔汗那、破洛那。汉大宛国。都城在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唐时设休循州于此。见“大宛国”。

  • 沱泊溪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沱泊溪 “在府治西。源出山涧,下流入纳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