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泓寺

石泓寺

在今陕西富县西一百三十里川子河畔。据清道光《鄜州志》卷2载:“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石山壁立,凿门成洞,大佛三,其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其数,凡龛楹柱,无处非佛,连山一石,曲折镌刻,鬼斧神工,莫可端仉,亦不知创自何代矣。”而今共有七个石窟。主窟凿于金代,窟四壁和石柱满布佛、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根据七个窟记判断,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陆续雕凿而成。


在陕西省富县西约65千米的川子河畔。《鄜州志》:“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石山如砌,凿门而入为佛殿,大佛三尊,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几百千,凡龛楹之间,无处非佛,皆连山为一块石,工巧之极。”共有大小不同的七个石窟。主窟凿于金代,呈长方形,平顶,深10.7米、宽10.3米、高5.4米。中有石基坛,坛四角有四根拔地而起的方形抹角石柱,直抵窟顶。窟四壁和石柱身,满布佛、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根据七个窟记判断,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陆续雕凿而成,各式造像显示着各个时代风格和特点,保存较完好,是研究北魏后期至清代石刻造像艺术的文物瑰宝。


猜你喜欢

  • 訾亭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潍州。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三十里瓦城,即古鄑邑。六年(623) 省。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县西。属潍州。六年省。

  • 涡口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

  • 几江

    今四川江津市北长江之别称。《清一统志·重庆府一》:江水“至江津县北,还绕县治,状如几字,亦名几水”。区片名。在重庆江津市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2万。为原几江镇人民政府驻地。自北宋乾德五年(96

  • 枞阳县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

  • 乌河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四十五里凌井店村。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山西省盂县西。属并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 龙头影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清一统志·韶州府》 “高桥营”条:“迤南有龙头影营……在县北江东岸。”

  • 沙河所城

    ①一作沙后所。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沙后所满族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沙河所城“在宁远州西南一百里”。②亦名沙河驿。明置,属广宁前屯卫。治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沙河所站满族乡。明《辽东志》卷2:沙河所城

  • 迁安县

    金大定七年(1167)改安喜县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迁安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卢龙县。后复置,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古旧县名。金大定七年(1167

  • 南龛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舆地纪胜》 卷187巴州: 南龛 “在州南二里。凿石为佛”。《方舆纪要》卷68巴州: 南龛山 “在州南一里。悬岩绝壁,多奇胜”。有隋、唐、宋摩崖造像及开元、会昌、淳熙等年号题记。

  • 具囿

    亦即秦之阳纡。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或谓即 《尔雅·释地》之扬陓,为十薮泽之一。古苑囿名。又作具圃。在今陕西省凤翔县附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