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码镇

石码镇

明置,属海澄县。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当九龙江入海之口,北达郡城之要津, 明时有兵戍守。清康熙时筑城,驻通判分防。民国初改置县佐,南靖、龙岩、平和诸县出口商货皆汇集于此。


在福建省龙海市中部、九龙江下游南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码,人口4.1万。因驻地处九龙江西溪畔,溪中石块成片,故原名石溪。明宣德年间因龙舟赛夺锦标于溪中,得名锦江,后曾设锦江埠。明嘉靖元年(1522年)因筑垒石坝以防洪潮改名石码,嘉靖五年设石码镇。1937年设石码特种区与龙溪县分治。1940年复归龙溪县并析为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四镇。1943年并为锦江、西湖二镇。1944年又并为石码镇。建国初属龙溪县第三区,1956年复设石码镇。1958年设公社。1960年并县后属龙海县,为县治。1966年改为石码镇。1993年起为龙海市治。著名侨乡。有造纸、造船、农机、蜜饯、陶瓷等厂。漳云公路与九龙江西溪航道经此。有汽轮通厦门、货轮通香港。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第三战区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猜你喜欢

  • 怀熙县

    南朝宋文帝时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广东封开县境。齐以后废。

  • 高平集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民国 《重修滑县志》 卷6: “高平集,距城六十里。”

  • 雩山

    在今江西于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雩山,“耆老相传云,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往往感应,故曰雩山”。《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雩山 “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高可摩霄,雩水出其下,为邑望山”

  • 黄石市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黄石镇。《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 黄石市 “在府东南二十五里。民居环聚。旧有黄石税课局,本宋之黄石务,其后徙置不一。元至正中,改建于此。明初改为税课局”。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

  • 李准滩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位于广雅滩南12海里。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3.7公里。水深在10—37米之间,珊瑚滩底清晰可见。1935年公布名称为格棱泽滩。1947年改名李准滩,以纪念清末广东水师提督

  • 拉脊山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属祁连山脉。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西宁县: 西南有拉脊山。又称小积石山、拉鸡山、唐述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贵德县间。为日月山东延部分。近东西走

  • 旦武汛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南三十里。清置汛,有千总驻此。

  • 折折运都山

    在今蒙古国东南克鲁伦河上流以南。《元史·太祖纪》:岁癸亥年(1203),铁木真弟哈撒儿伪降汪罕,“及至,即以二使为向导,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出其不意,袭汪罕,败之。尽降克烈部众。汪罕与亦剌合挺身

  • 思明府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

  • 南安城

    十六国后赵建,在今河北蠡县南。《晋书·慕容㑺载记》: 永和七年 (351), 遣慕容评攻王午于鲁口,“评次南安,王午遣其将郑生距评。评逆击,斩之,侯龛逾城而降”。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