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遗址
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四十里。面积3.3万平方米。1976—1977年发掘一千多平方米。出土陶器均为手制。石器有磨盘和磨棒。年代距今八千至七千三百年间,早于仰韶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一个缺环。以这一遗址出土器物为代表的文化被命名为 “磁山文化”。
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四十里。面积3.3万平方米。1976—1977年发掘一千多平方米。出土陶器均为手制。石器有磨盘和磨棒。年代距今八千至七千三百年间,早于仰韶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一个缺环。以这一遗址出土器物为代表的文化被命名为 “磁山文化”。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225)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渠”。即此。
即今西藏那曲县。《清一统志·西藏》载: “卫地东北与青海诸部接界处。哈剌乌苏,设一堪布剌嘛; 木鲁乌苏设一蒙古寨桑,以供应往来使者马匹、响导及文移邮递之处。” 蒙古语 “哈喇” 意为黑,“乌苏” 意为
即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清一统志 ·泽州府 》: 南阳村 “在沁水县南五十里。宋岳忠武使将梁兴会两河忠义,与金兵战,胜于此”。1941—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置沁南县治此。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土剌河上源东乌兰山口。明金幼孜 《北征后录》: 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北征至饮马河 (今克鲁伦河)。五月“初七日次忽兰忽失温,……寇大败,人马死伤无算,皆号痛而往,宵遁
在今河北赵县。《方舆纪要》 卷14赵州: “望台在州治东南,一名望汉台。《志》 云: 东汉初,耿纯筑此,以望光武。高七寻,延袤二百八十尺,台西有占井,即筑台时所留。”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置,治所在渤海县(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北宋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沾化、博兴、利津等市县地。明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后不辖县,属武定府。1913年改为滨县。
又名梁王台。在今山东定陶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33定陶县: 彭越台 “相传彭越所筑。今高阜隆起,即故址云”。
即屯河。今黑龙江省伊春市东汤旺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屯河即吞河,又名搏河。今称汤旺河。”
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条:“打面梁那坡、者赖、者欣三村,在城西南。本朝乾隆三十一年设兵防守。”光绪《镇安府志》卷9载总督杨廷璋《请添设小镇安通判疏略》称:“离怕怀大隘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