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顺山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祥顺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通河县: “县属祥顺山,距县市七十五里。”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祥顺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通河县: “县属祥顺山,距县市七十五里。”
西魏改汉广郡置,属荆州。治所在百宁县(今河南南阳市南)。北周废。西魏改汉广郡置,治百宁县(今河南新野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部。属荆州。北周废。
亦作白岁山。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73平茶洞长官司:白岁山“在司治西二十里。高耸插天,有积雪浸顶,岁则丰稔,故名”。《明史·地理志》 平茶洞长官司:“西有百岁山。”
①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属汾州。治所在岭西县(后改吐京县,今山西石楼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交口等县地。孝昌中寄治西河郡,治所当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十五里上、下吐京村。隋开皇初废。②东魏武定八年
一名鱼箭溪。在今四川隆昌县东。源出县东北周兴乡,西南流纳付家河后称九曲河,在泸县北福集镇注入濑溪河。以经石燕桥而名。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西。《清一统志·惠州府》:大海“碣石卫……又西二十里至石桥港,口内通碣石卫,西门外有田尾澳,亦可泊舟”。
殷邑名。一作沬。即今河南淇县。《尚书·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郑注: “纣之所都处也。” 殷自武乙以后皆都于此。西周初纣王子武庚及卫国亦相继都此。古邑名。又作沫。在今河南省淇县。殷自
又名涑水、襄水。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水经·沔水注》: 疎水 “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县北界, 东入沔水, 谓之疎口也”。 《清史稿·地理志》 宜城县: “北疏水,亦名襄
在今云南姚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越巂郡:“(姚州)又南九十里至外沴荡馆。”
在今河北井陉县城关镇东南南、北秀林村。《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秀林城“在县(今城关镇)东南十五里。《城邑考》:后魏贼杜洛周、葛荣遣其党王秀林筑此城,因名”。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北秀林村一带。清苏彭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景洪市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元属元江路。明废。又作普腾部。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景洪市北普文。元属元江路。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