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余 (馀) 杭山
即阳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春秋时,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地。《越绝书·吴地传》: “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王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吴越春秋》 卷5: 越王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于秦余杭山。……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
即阳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春秋时,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地。《越绝书·吴地传》: “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王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吴越春秋》 卷5: 越王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于秦余杭山。……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三十里,今已堙圮。《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渡船港 “在县东南。有渡口,去县三十里。至旧城平阳沙界沟渡,海面不过十里”。
①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北三江口镇。西滨东辽河,与内蒙通辽、吉林双辽接界。《奉天省全界地图》:昌图县西北有三江口。民国《昌图县志》卷1:三江口“此系蒙界,距县二百二十里”。②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里。为古东江
亦作隆坝擦、绒巴擦。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来马乡 (绒坝岔)。清代为打箭炉至西藏北路驿站之一。《清史稿· 四川土司传》: 光绪三十四年(1908),赵尔丰讨德格土司之乱,经此。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二里淮口镇。明置巡司于此。
今印度喀拉拉邦特拉凡哥尔之旧译。清谢清高《海录》:“打冷莽柯国在西岭西北,顺东南风西北约二三日可到,疆域甚小, 民极贫穷。”
即今云南富宁县之普厅河。《明一统志》卷87广南府: 南汪溪 “在富州治西。源出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南木溪,东行至石洞,伏流十五里,复出,入于右江”。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西五里。《新唐书·地理志》 万岁县:“东南五里有灵洞。贞元九年雷雨震开。”《方舆胜览》卷59开州:灵洞“在州(县)南五里温井后”。今名仙女洞,为溶洞,分内外:外洞大厅面积200平
即萨噶。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治所即今西藏萨嘎县。1960年始设萨噶县。1976年改为萨嘎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萨嘎县萨噶。1960年撤销,改置萨噶县。
金皇统初升隆德寨置,属德顺州。治所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火家集。县以德隆砦为名。元迁今宁夏隆德县,属静宁州。明属平凉府。民国初属甘肃泾源道。1928年直属甘肃省。1958年改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宁夏回族自
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属岷州。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