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章山

章山

①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六十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二》: 义兴县 “有章山”。《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宜兴县: 章山在 “县西南六十里。一名黄山,亦曰芳岩。周广六十八里。相接曰佛泉山、武花山,连亘入宁国县界”。

②即今浙江北部临安市西北天目山。《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越灭吴,“悉士将逾章山,济三江而伐之”。

③即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九龙山。《史记· 货殖列传》: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 即此。

④即今安徽黟县西北之方家岭。《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牛泉山” 条下: 章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章水出焉”。

⑤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35建昌军: 章山 “在南城县东北五里。乔松修竹,森列交荫。山中有永寿寺”。《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章山“为郡水口。相近为乌江山,路险而隘,下有乌江潭口”。

⑥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章山 “在郡城 (今临江镇) 内西偏,郡之来山也。宣和中,太守汪师心修郡圃,得碑石于地中,始知冈名富寿”。《清一统志·临江府》: 章山“晋时有章昉隐此,因名。南连瑞筠,北接白牛诸山。郡城之西,皆枕山麓,盖郡之镇山也。一名富寿冈”。

⑦一名障山。在今湖北安陆市东。《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 章山 “在府东四十里”。

⑧即内方山。在今湖北钟祥市南,邻接天门市界。《汉书·地理志》 江夏郡竟陵县: “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

⑨亦作漳山。即洛通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汉书· 地理志》 雒县: “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章山 “在什邡县。又名洛通山”。《明史·地理志》 什邡县: “西北有章山,雒水出此,亦曰雒通山。”


古山名。(1)即今浙江省天目山。《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越灭吴,“悉士众将逾章山、济三江而欲伐之”,即此。(2)又称福寿冈。在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西。(3)即“障山”。(4)即“内方山”。(5)即“九龙山(1)(1)”。


猜你喜欢

  • 天游峰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隐屏峰北侧。《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条下:天游峰“在武夷六曲,隐屏之后,其右为仙掌峰,旁有瀑布泉,下注为仙浴池”。

  • 陆房

    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东陆房。1939年5月10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与津浦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共约三千余人被日伪军包围在陆房地区,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11日夜被围部队分路实施突围。于次日拂晓,顺利突

  • 成吉思汗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南成吉思汗镇。《清史稿·地理志》:布西直隶厅有成吉思汗等车站。

  • 低坂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底本乡。明置低坂巡司于此。后废。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北下底本。清初设巡检司于此,后废。

  • 尹卯垒

    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三年(422),“魏主遣中领军代人娥清、期思侯柔然闾大肥将兵七千人会周几、叔孙建南渡河,军于碻磝。癸未,兖州刺史徐琰弃尹卯南走”。景平元年(423),“道济

  • 青松堡

    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三十里。明天顺三年(1459) 建,设官兵戍守。

  • 汝阳台

    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宋书·刘勔传》:泰始四年(468),北魏将阏于拔“于汝阳台东水上结营。(曲)元德单骑直入,斩拔首,因进攻汝阳台”。《方舆纪要》卷50汝阳县:汝阳台“亦名章华台……谓之汝阳台, 以别

  • 龙城县

    ①一名和龙。东晋咸康七年(341)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隋开皇元年(581)改名龙山县。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为临洮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洮河东岸。

  • 中水

    亦作中江。即今四川中部沱江。六朝以来有中水之称。《宋书·臧质传》:东晋义熙九年(413),“高祖遣朱龄石统大军伐蜀,命(臧)熹奇兵出中水”。即此。古水名。即今四川省长江支流沱江下游。《水经注·江水》:

  • 威楚府

    宋大理置,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元史·地理志》 威楚开南等路: “为杂蛮耕牧之地,夷名俄碌,历代无郡邑,后爨酋威楚筑城俄碌赕居之。”威楚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的名字。郭沫若认为: “楚雄原名威楚。据史料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