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祠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能以威德抚诸蛮,诸蛮归之。武帝平西南夷,侯迎降,封夜郎王。后乃杀之,盖猜其欲叛也。群蛮思之不置,请立后,牂牁太守吴君以闻,乃封其三子皆为侯,俱能以德抚众。既卒,群蛮立祠祀之。”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能以威德抚诸蛮,诸蛮归之。武帝平西南夷,侯迎降,封夜郎王。后乃杀之,盖猜其欲叛也。群蛮思之不置,请立后,牂牁太守吴君以闻,乃封其三子皆为侯,俱能以德抚众。既卒,群蛮立祠祀之。”
亦名延吉冈。即今吉林延吉市。民国郭熙楞 《吉林汇征》: 延吉县 “地名延吉冈,又名南冈”。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南五里。地节四年 (前66) 封胶东戴王子强为柳泉侯国于此。东汉省。西汉地节四年(前66年),宣帝封胶东戴王子强为柳泉节侯,置柳泉侯国。治今山东省昌乐县南。属北海郡
又名彭城闸。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京兆府高陵县: “有古白渠,宝历元年,令刘仁师请更水道,渠成,名刘公,堰曰彭城。”
又作章拉则、拉则宗、纳孜、拉孜。治所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设拉孜县。1965年迁驻曲下。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拉孜镇。1960年
即“三姓”。
一名安集延。西辽属地。即今乌孜别克斯坦安集延。《明史·西域传》: 俺的干 “西域小部落。元太祖尽平西城,封子弟为王镇之,其小者则设官置戍,同于内地。元亡,各自割据,不相统属。洪武、永乐间,数遣人招谕,
东汉章帝改安险县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水经·滱水注》:“《中山记》曰:县在唐水之曲,山高岸险,故曰安险。邑丰民安,改曰安憙。”三国魏改为安喜县。古县名。又称安喜县,参见“安喜县
亦名榕山、容山。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 “又南有榕山,俗名容子山。”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南段以东、黑龙江省嫩江中游以西地区。《隋书·室韦传》:“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土地卑湿,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欠对二山。……渐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余莫弗瞒咄,犹酋长也。”
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沙枣园村。《清一统志·安西州》 “巴颜布喇”条下:沙枣城“在(敦煌)县西南三十里,通锡尔哈勒津当城之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