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石刻
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草庵依崖而筑,原为草构,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庵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内雕摩尼光佛一躯,像高1.5米,宽0.8米。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世称 “摩尼光佛”,为我国仅存的完整摩尼教遗址。
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草庵依崖而筑,原为草构,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庵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内雕摩尼光佛一躯,像高1.5米,宽0.8米。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世称 “摩尼光佛”,为我国仅存的完整摩尼教遗址。
①又名天威城。即今河北井陉县北十六里威州镇。北宋初为天威军治,熙宁中又为井陉县治。金又为威州治。②即今四川汶川县,西临岷江。西南距汶川旧县(今绵虒镇) 四十里,东北距茂州 (今茂县) 九十里。民国 《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又名相见坡,黔人谓岭曰坡。《清一统志·镇远府》 引 《府志》: “在偏桥之东。三重迭起,高皆千仞,计途周三十里,起伏偃仰,石垂烟接,陟首坡则尾坡见,至尾坡回瞩则首坡见,立中坡则首尾俱
①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续汉书·郡国志》:广汉县有“沈水”。《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一年(35),岑彭伐公孙述,“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大破之”。②即潏水。今陕西泬水。古水名。(
①又名大石山、万安山。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后汉书·马融传》:“元初二年上《广成颂》:‘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李贤注:“石林,大石山也,一名万安山,在河南郡境。《簿》云:‘洛阳县南大石山中有杂树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北 (今已沦没洪泽湖中)。《汉书·黥布传》: 高帝十一年 (前196),黥布反,“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即此。东汉废。北魏复置,属淮阴郡。北齐废。古县名。西
北魏初置,属灵丘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东南。属北灵丘郡。北齐省。
①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延陵县置,属丹阳县。即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②北宋置,属穰县。在今河南新野县境。在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简渎河两岸。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延陵
青又作蜻。即今青蛉河。在云南大姚县。《汉书·地理志》 青蛉县注: “应劭曰: 青岭水出西,东入江也。” 《水经·若水注》: “水出青蛉县西,东径其县下,县以氏焉。” 《隋书·史万岁传》:开皇间,南宁夷
即林州。 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
在今山东枣庄市北,夹山之旁。《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夹儿山“在峄县北七十里。旧有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