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湾
在今江苏淮阴县东。因草湾河而名。《明史·河渠志一》: 嘉靖三十一年 (1552),总河副都御史曾钧言: “刘伶台至赤晏庙凡八十里,乃黄河下流,淤沙壅塞,疏浚宜先。次则草湾老黄河口,冲激淹没安东一县,亦当急筑,更筑长堤矶咀以备冲激。”
在今江苏淮阴县东。因草湾河而名。《明史·河渠志一》: 嘉靖三十一年 (1552),总河副都御史曾钧言: “刘伶台至赤晏庙凡八十里,乃黄河下流,淤沙壅塞,疏浚宜先。次则草湾老黄河口,冲激淹没安东一县,亦当急筑,更筑长堤矶咀以备冲激。”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即此。后置邬县。②春秋郑邑,后为周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 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地当宜黄水侧,故名。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属抚州。八年 (625) 又废。北宋开宝三年 (97
①又作褒信。东晋侨置,属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境内。南朝宋属南新蔡郡。南齐后废。②南齐改西苞信县置,属北新蔡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梁为义州义城郡治。隋开皇初改为殷城县。③亦作包信县。南朝宋改
在今台湾澎湖县西南风柜里。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风柜尾澳“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可容小艇”。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龟头、嵵里白沙、渔
在今河南沈丘县南老城南二里。旧产乳香,故名。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明置巡司于此。(1)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江,人口 4000。明成化年间,江姓兄弟迁来居住,取名江哥庄;后演变为江格庄。清末,
即北石窟寺。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平溪长官司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清雍正五年(1727)改置玉屏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属湖广都司。隆庆中尝移思州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源出鸦山,其水沏底皆石。旧名冉溪,亦名染溪。唐柳宗元改名愚溪,有 《愚溪诗序》 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北魏改益昌县置,属南白水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周改为益昌县。古县名。西魏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秦州晋寿郡。北周复改为益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