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荔波县

荔波县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属贵州都匀府。乾隆三年 (1738) 迁治蒙石里 (今荔波县)。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1: 荔波县 “荔泉在城北土地关崖下,其味甘冽,甲于他水,荔波所由名也”。而据1992年贵州省民政厅编印 《贵州省政区地名手册》 称: 荔波为布依语,意为美丽的土坡。


在贵州省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2441 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6镇、11乡(含6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荔波,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美丽的山坡”。宋广南西路宜州荔波峒。元置荔波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后废。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析思恩县置荔波县,治穹来里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村),隶广西庆远府。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隶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年)复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年)改隶河池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徙治方村峨岭(今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1732年)划入贵州都匀府。乾隆二年(1737年)徙县治于全享寨(今玉屏镇)。1914年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隶独山专区,1952年隶都匀专区,1956年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独山县,1961年以原地复置县。地处黔南山地东部。樟江流经中部,在五蒙附近纳方村河后南流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大豆、辣椒、黄麻、红麻、油菜籽,并产香菇、木耳、蜂蜜、杜仲。有水泥、农机等厂。荔波凉席为传统名产。有煤、铁、锑等矿。黔桂铁路沟茂支线通茂兰,独荔、荔三、甲麻公路纵横县境。纪念地有邓恩铭故居,红七军一、二纵队会师旧址,黎明关是红军首次入黔关口。古迹有水浦石板墓群、瑶麓乡规碑等。茂兰喀斯特森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开南节度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开南城(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一里开南)。辖境东抵哀牢山,西至澜沧江,约当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往南直至境外。南诏后期废入银生节度。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驻开南城(今云南景

  • 梓姜县

    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充州。后废。

  • 龙峨山

    亦名龙翱山。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十里。《宋史·蛮夷传》:大中祥符六年(1013),讨晏州多刚县斗望,王怀信“分遣部下于罗箇颊罗能落运等村及龙峨山掩杀,大获戎具,斩首级及重伤投岩死者颇众,烧舍千区及积谷累

  • 洞山寺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本名普利寺,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世号洞山宗。元末毁。明重建。清康熙八年 (1669) 修。

  • 垒楞池

    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四十里。《清一统志·南宁府一》: 垒楞池 “宽数顷。春水涨时,村田多遭淹没,或十年或数十年一干。干时,池底裂开一孔,水皆注之。人误入者,即陷死”。

  • 白马戍

    ①北周置,在今山西绛县东北白马山附近。②亦曰白马城。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老城乡。《梁书·杨公则传》:南朝宋“梁州刺史范柏年板为宋熙太守, 领白马戍主”。《水经·沔水注》:“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东对白马

  • 康定府

    清宣统三年 (1911) 改打箭炉厅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炉定、雅江、理塘、稻城等县地。1913年降为康定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打箭炉厅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辖

  • 辰溪

    即武陵五溪之一。一名辰水。又名麻阳河。源出今贵州江口县西北梵净山,称大江。东流入湖南境,始称辰水。经麻阳、辰溪二县, 注入沅水。《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水经·沅水

  • 亦东河卫

    又作亦屯河、易屯河、一统河卫。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伊通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后废。

  • 建明寺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北魏承明元年 (476) 八月,孝文帝诏建。同年十月,孝文帝曾行幸此寺。